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水務署向用戶徵收水費,一向根據水表顯示的用量而定,但截至2月底,本年度共有26宗個案,用戶質疑水表欠準,調查後獲調低帳單款額,款額共24.6萬元。當局解釋,有關個案都是因水表損耗所致,而非涉及新近更換的水表。
用戶質疑要求檢測
發展局回覆立法會議員就財政預算案的提問時表示,本年度共發出690萬張水費單,當中因註冊用戶質疑水表準確度而要求檢測水表的個案有499宗。經水務署測試和跟進調查後,確定26宗個案因水表欠準而須調低帳單款額,合共24.6萬元。
發展局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26宗個案中,11宗屬商業用戶,15宗屬住宅用戶,經水務署測試後證實,26個水表均不準確,須根據《水務設施規例》調整,包括按之前每日平均用水量計算,或由水務監督酌情決定,以推算其後用水量。
該局指出,11宗商業用戶個案,最終平均調低收費約1.8萬元;而15宗住戶則平均調低收費約2900元。
提出問題的民協馮檢基認為,水務署的水表系統已機械化,讀取的數據應很準確,市民要就質疑爭拗並不容易,要求當局定期檢查水表,以免因政府出錯,卻要市民承擔。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