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日表示,港交所已與其他監管機構討論發展商業信託,大前提是保障投資者權益,如信託大股東若想有控制權,要持有不少於一半權益,冀今年內可落實推出。接近監管機構的消息人士亦說,港府已經和港交所及證監會取得共識,商業信託的大股東要持有50%信託單位才能控制商業信託,目標同樣是今年內推出。
大股東須保留最少一半權益
李小加昨日出席公開場合時表示,仍與證監會和相關機構,研究在港推出商業信託的細則,當中尚有不少技術問題有待解決。其中最重要是保障投資者,包括若企業分拆業務以商業信託形式上市,須保留最少五成權益才有控制權,同時希望產品結構不能太複雜,以免令投資者難以理解。
他續稱,對今年內推出商業信託感樂觀,而當被問到早前和黃(0013)到新加坡分拆港口業務屬「肥水流向別人田」時,他重申香港是自由市場,只須做好本分,毋須「肥水流向別人就不高興」。
接近監管機構的消息人士說,港府已經跟證監會及港交所取得共識,對商業信託的監管要求基本上與上市公司看齊,即大股東要持有50%信託單位才能控制商業信託,而不會像新加坡一樣降低至25%。消息人士說,大家取得共識之後,尚有多項技術安排要完成,包括修訂《收購合併守則》。至於電盈(0008)提出以商業信託形式分拆電訊業務一事,消息人士說證監與港交所已不斷與電盈接觸,這會與籌備推出商業信託這產品一事同步進行。
監管底線料與房託一致
在港掛牌的房託基金,早年上市時都規定必須有75%單位持有人同意,才能修訂信託契約及轉換管理公司,即大股東只要持有25%,便可以「話晒事」。直至去年,證監會經諮詢後修改《收購合併守則》,令房託基金與上市公司看齊,只要出席股東會50%的單位持有人同意,便可以修訂信託契約。在引入商業信託時,政府及監管機構的底線亦會與房託基金的做法一致。
至於人民幣計價證券產品方面,李小加稱港交所上周末與業界進行的人民幣產品交易模擬測試,有逾80%經紀行過關,本周三起將進行另一輪測試,讓未過關的經紀行參加。有參與第二輪測試的經紀行透露,主要是就客戶如何將人民幣過戶等問題,在系統上作修改後再通過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