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核能及工業安全局(NISA)昨稱,3名負責搶修福島核電站3號機組電源的工作人員受高劑量輻射感染,其中兩人更懷疑被輻射線灼傷,需要送院治療,未來患癌風險恐大增。這是福島核電站工作人員迄今所知最嚴重的輻射感染個案。
修理3號機組出事 雙腿染輻射
NISA發言人稱,該3名東京電力員工在3號機組渦輪機房地庫鋪設電纜時,暴露在173至181毫希的高劑量輻射。他指有關人員曾站在水窪中工作,雖然穿有保護衣,但受輻射污染的廢水,滲入其中兩人的保護衣,令他們雙腿直接受輻射感染,由於人體直接接觸輻射可導致發炎,因此需送院治療。
東電發言人稱,入院的兩名工人很可能受β射線灼傷(beta ray burn)。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對情况表示「非常遺憾」。
一般人每年平均會接觸到2毫希輻射,每年只要接觸100毫希輻射,患癌風險就會明顯增加。厚生勞動省早前因核電站事故嚴重,曾調高搶救人員可接受輻射劑量上限至250毫希,故今次事件中工人接收的輻射劑量雖低於上限,但仍恐令他們患癌風險大增。
日本NHK指出,輻射引起的皮膚損傷類似燒傷,遭感染的地方會先變成紅色,後續症狀要等2周以上才會出現,症狀嚴重程度取決於感染輻射量的多少和接觸面積。不同於一般的燒傷,遭輻射感染的皮膚,即使細胞存活也可能會長期發炎,嚴重者甚至需要植皮。
細胞長期發炎 恐需植皮
日本當局昨公開多張「福島死士」工作照片,讓世人得見工人的嚴峻處境。震後核電站電源中斷,站內漆黑一片,照片可見工人只能依靠手電筒的燈光工作。儘管損壞的反應堆裝置不斷升溫,現場環境悶熱,但工人必須穿全套保護衣物,以免皮膚沾上放射物質。
美專家﹕泄漏水平漸近切爾諾貝爾
雖然日本原子力產業協會周四稱,福島核電站3號反應堆的安全殼「未有受損」,但法國輻射防護及核安全研究所(IRSN)周二評估情况後稱,福島核電站事故首3至4天內釋出的碘131及銫137,估計已達到切爾諾貝爾事故首10天釋出量的二至五成,而福島的總輻射量約為切爾諾貝爾事故的10%。不過兩次事故的影響程度難以比較,因切爾諾貝爾反應堆爆炸後輻射迅速擴散,而福島輻射泄漏速度較慢。美國科學家萊曼(Edwin Lyman)認為,有關的輻射水平令人憂慮,「(福島核電站)輻射泄漏水平正逐漸逼近切爾諾貝爾」。
法新社/每日郵報/路透社/華盛頓郵報/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