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東京電力數據連續兩天出錯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28日 08:59
2011年03月28日 08: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昨測出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積水表面輻射高達每小時1000毫希,是自核危機爆發以來錄得的最高數字,可導致人體出血,核能官員形容這一數字相當可怕,相信輻射水來自反應堆內部。東電一度還宣布測出積水中輻射物(碘-134)濃度超出正常水平1000萬倍,但後來稱數據出錯,應為10萬倍。這已是東電連續2天搞錯數據。

日本官員昨晚表示,目前核電站4個反應堆機組,可能都各有多達數以百噸計的輻射水。

水面錄千毫希 撤離在場人員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負責福島核電站營運的東京電力公司昨早宣布,2號機組積水表面的輻射量達每小時1000毫希。由於輻射量太高,東電中途停止檢測,在場工作人員需要立即撤離,以免受到輻射污染。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發言人西山英彥說,機組內部輻射量大得令人「不想正眼看這個可怕的數字」。法新社指出,根據普遍接受的標準,每年100毫希輻射是不會增加患癌風險的上限,人體一次過接觸1000毫希輻射,會出現嘔吐等不適症狀,甚至出血。

東電昨早還稱,2號機組水中放射性物質碘-134的濃度達每立方厘米29億貝克,是正常情况下的1000萬倍,也是1號與3號積水中放射物濃度的1000倍。根據東電檢測,除了半衰期為53分鐘的碘-134外,半衰期為8天的碘-131濃度亦達1300萬貝克,半衰期達30年的銫-137濃度則為230萬貝克。但到了昨晚,東電突改口稱碘-134濃度測量值出錯。今次是東電周六公布1號機輻射值有誤後,又一次檢測出錯。東電周六(26日)就3名員工接觸到輻射水受傷一事稱,「18日時發現,1號機表面每小時有200毫希的高輻射水」, 但其後卻稱無此紀錄。《產經新聞》昨稱,東電連續兩日出錯,令人懷疑該公司的可靠性。

東電解釋今次出錯,原因是誤將鈷-56計算在內,才錯報輻射水平超標1000萬倍。東電凌晨公布為10萬倍。

枝野幸男﹕壓力殼仍完整

上述輻射物質均是反應堆堆芯內部核分裂時產生。東電稱,輻射水可能由反應堆內受損的核燃料棒造成,但暫無法確認它們如何外泄。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承認,輻射水可能是從反應堆內部流出,但他相信這並非由於密封燃料棒的壓力殼破裂所致。他說反應堆內部壓力仍高於大氣壓力,顯示壓力殼仍然完整。東京大學教授關村直人認為,輻射可能是循反應堆內的抑壓池(suppression chamber)外泄。抑壓池是反應堆下方由混凝土製成的水容器,屬堆內冷卻系統的一部分,用來把反應堆的水蒸氣化為水。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日籍總幹事天野之彌警告,福島核危機仍需數周甚至數月才可解決。天野上周赴日實地了解輻射情况,他表示現時最關注的,是核電站各個反應堆中的核廢料池安全,他仍無法確定日本當局向核廢料池灌注海水以免核燃料棒熔化的努力是否奏效。天野指出,若工人只灌水而未能修好反應堆的冷卻系統,核廢料池「溫度將會上升」並帶來釋出新輻射物質的風險。他尤其擔心4號反應堆核廢料池的情况,該反應堆在地震前不久完成檢修,核廢料池裏放置了整組用過不久的燃料棒。

海水碘超標再升

核電站附近海水的輻射量亦在增加,昨日公布的最新抽樣檢驗結果顯示,海水中放射性碘的濃度達法定限度約1850倍,之前一天相關數據是約1250倍。但西川英彥聲言,這不會即時影響當地海產安全,「海洋水流會把輻射物質分散,因此,當它們被魚類或海藻吸收時,已經大大地稀釋」。

枝野幸男昨承認,核危機不會迅速消除,「我們希望能提供事件落幕的時間表,但面對現實情况,我無法太過樂觀」。但他同時強調,隨着恢復供電及改用淡水冷卻,核電站情况並未惡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