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王石:那我想借這個機會簡單回答一下,為什麼這個論壇一請我就來呢?
一、漂亮的維多利亞港
首先我想說,我喜歡香港,非常喜歡香港。而且深圳的發展實際上就是依靠香港發展起來的。我喜歡香港是有幾個非常明顯的理由。
第一,有非常漂亮的維多利亞港。我記得第一次到尖沙嘴時,那個時候住的酒店還叫麗晶,現在改名叫洲際了。哎呀,我覺得就像天堂一樣啊。我到現在,只要到這出差,我就要住到洲際。這個維多利亞港是太漂亮了,尤其是晚上。當然我相信從半山看也會很美,但那裏是富人區。(眾笑)尖沙嘴呢,富人窮人都可以來。(眾笑)
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
第二個,我非常欣賞英國在這裏建立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我非常非常欣賞。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儘管香港出了船王、地王,華人首富的前十位四成都在香港,但我們會發現香港人在內地投資不如泰國華人、不如馬來西亞華人、不如新加坡人,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香港人嚴格講究契約精神,這是英國鬼子留下來的市場經濟制度。(眾笑)反而我們發現東南亞這些國家,這些環境,他們更適合集權制度,更適合在內地打交道。儘管是中國的改革開放,相當一部分是依託香港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中國政府官員願意安排送到新加坡去培訓,而不願送來香港。
這就是我喜歡香港的地方,我覺得契約精神在香港是根深蒂固。比如說新加坡的職業經濟階層,我也很喜歡。但是新加坡整個的文化,還是有家族的成分,血緣化的管理。同時也有伊斯蘭教的鞭刑,很不人性化;就是你要是違反了它的規律,它就抽鞭子是吧。儘管新加坡也非常非常的制度化,當然我無意批判哪個,我只是說我喜歡香港的精神。
三、香港人的拼搏精神
第三就是香港人的拼搏、努力。比如說香港回歸的時候,我那天是在香港的,我記得那天老天好像是不大高興,烏雲密佈,大雨傾盆。我要說的是什麼呢?我們香港的同行,他們那時講普通話坑坑巴巴,但是我們看看,13年過去了,我們在座的施永青先生、陳啟宗先生,我們的主持人,我們香港人,都可以用普通話自如地交流,不能說很流利,但是能自如的交流。但是反過來講,我發現EMBA班裏有很多中銀的,而中銀有很多是從內地過來的。我就問一下,你們的香港話怎麼樣呢?(眾笑)(轉廣東話)我都可以講,我識講啊,但係你唔識聽,係唔係啊?(眾笑,掌聲)
香港人的適應能力,香港人的拼搏,我是非常欣賞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前30年,我們相當程度上依託了香港。但是2000年之後,中國企業似乎比香港還大了,中國的經濟似乎也發展起來了,香港的這個作用好像不怎麼樣了。我這裏想說的是,如果中國的第二個30年要想改變經營方式,要想把低效高耗,變成高效率、低能耗,我覺得香港仍然是我們很好的一個學習榜樣。尤其是它的契約精神,它的制度,它的拼搏精神。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