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歷過九七「改朝換代」的胡國興,覺得本港司法回歸前後沒有太大改變,依然是「好到不得了」,甚至在回歸後愈來愈好,最大原因是法庭開始用中文審訊,令廣大市民更認識及尊重法律。
不認為香港不夠法官
胡國興認為在香港尋求解決不公義的渠道很多,「你睇美國你估好公道?我唔信,我住過一年,佢對黑人、中國人好好咩?無歧視咩?」埋怨法官工作量太多的胡國興,卻不認為香港不夠法官,他指當中牽涉利益衝突,「首席法官當然想話畀人知處理案件速度幾咁快,於是就自然做死其他法官啦」,但同時他亦引述印度例子,「有一次去印度,發現當地嘅法庭有400萬單案等緊」,說明香港情况已算理想。
中文只有中七程度的「番書仔」胡國興坦言,訪問時仍中英夾雜,至今仍無法用中文「我口說我心」。胡當年是首批到北京清華大學進修中文的法官之一,當時大部分法官都是「番書仔」,有些中文程度只有中五。他指自己最初用中文寫判辭,比英文多花3倍時間,後來快了點,但也要花多1倍時間。
中文審訊 增市民法律知識
胡認為法庭多用中文後,令不懂法律的傳媒記者也認識法律,於是也增加了市民的法律知識,同時打破法律界精英主義的傳統。
胡國興來自法律世家,其兄胡國賢是事務律師,而他的繼任人、現任上訴庭副庭長鄧楨(鄧國楨)則是他大舅,另胡的師父正是早前惹來全城怒吼的摑警案女主角Amina的舅父夏佳理。談及Amina,胡官認為公眾反應過敏,「你唔信佢(Amina)都信吓法官,我哋有我哋嘅原則去判」。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