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胡志城後日(4月1日)退休,他在理大工作20多年,曾創辦視光學課程,一直爭取視光師的專業地位。他退休前接受訪問時批評,本港一直不尊重視光師和物理治療師等輔助醫療專業人員,如拒絕效法歐美等國容許視光師處方藥物,間接加重公立醫院眼科工作量。
批港拒視光師處方藥物
胡志城是理大視光學課程的創辦人,曾爭取政府批准長者使用醫療券作驗眼用途等,他慨嘆﹕「相信今世都無機會見到視光師獲准處方藥物。」
他說,在歐美國家視光師的地位與醫生相若,容許視光師向病人處方藥物,但本港法例至今仍作限制,「例如加拿大容許視光師使用醫生職銜,香港視光師卻不可自稱醫生」。他又透露,醫管局近期進行薪酬檢討,才發現本港視光師薪酬比外地水平偏低。
他又指出,本港醫生十分團結,卻不願意聆聽其他醫療專業的訴求,加上政府不願修改法例,令本港視光師專業面臨與國際認證脫軌的危機。
後日退休 獲委榮休教授
胡志城退休後,已獲理大委任為榮休教授,日後會繼續診症,利用不同眼鏡鏡片和技術,盡量協助病人恢復應有視力。他亦會到新疆、甘肅等偏遠地區,推廣由他發明的「快速驗光儀」,使用者只需接受3天培訓,即可利用驗光儀為病人驗眼,協助當地人預防眼疾。
他透露,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已通過理大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申請,最快在2012年開辦言語治療和老人學兩個新本科課程,相信有助學院未來發展。
香港執業眼科醫生會會長周伯展表示,在眼科醫療團隊中,眼科醫生接受的訓練最全面,「除6年醫科訓練外,還要完成6年眼科在職訓練,才可取得專科醫生資格」;視光師則是專門負責驗眼和配眼鏡,「不是負責醫病」。他認為,若視光師有足夠用藥訓練並獲市民認同,以及法例容許,他不反對視光師有權用藥。
明報記者 蕭輝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