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企水浸 併購趨活躍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30日 05:59
2011年03月30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經濟好轉,企業本季用於併購的金額超過2600億美元(2.03萬億港元),創雷曼兄弟2008年9月倒閉後新高。大批上市企業準備打開水喉,動用在信貸危機爆發後囤積的破紀錄9400億美元(7.33萬億港元)現金,來增加派息及擴大投資。

彭博通訊社指出,受經濟危機影響,美國企業過去兩年紛紛削減成本,積累資金。企業「閂水喉」導致美國失業率升至接近26年高位,但企業盈利去年卻錄得自1988年以來最大增長,增幅達36%。許多企業正想方設法提高股東回報。

美企盈利增長23年最大

標普500指數中逾139個成分股,將在未來兩個月舉行年度股東大會,增加派息是最「應景」做法。高級投資策略師Alan Gayle說﹕「股東們提高了要求,企業必須找方法增加回報。在零息環境下按兵不動的做法,日益被視為不切實際。」

彭博指出,美國企業2009年削減了多達26%資本開支,是自1998年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但分析員估計,標普500成份股今年用於廠房、物業及設備的開支,將增加22%,為歷來最多。此外,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今年以來回購股票金額達149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8%。

美股估值偏低,刺激回購與併購活動。標普500指數現時市盈率僅為15.4倍,較自1954年以來的平均值16.4倍還低,若根據彭博以市場對今年企業預測所作評估,標普500指數市盈率更只有13.6倍。美國上周併購活動是自去年3月以來最暢旺的,第二大電訊商AT&T提出以390億美元收購競爭對手T-Mobile,金額為今年以來全球併購活動之最。

美盼企業「班資回國」

企業「水浸」,對投資者來說是好消息。美國政府亦對企業巨額盈利「虎視眈眈」。美國企業現時有多達1.2萬億美元盈利存放在海外市場,美國總統奧巴馬希望它們把利潤移回美國,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但華府與商界在稅收問題上意見分歧。美國商業總會要求奧巴馬政府推出減稅優惠,以吸引企業回國投資,部分國會議員亦在醞釀推出臨時減免公司稅的法案,讓企業可以低至5%的稅率「班資回朝」,而非一般情况下的35%。但美國政府對此有保留,財政部官員稱,部分跨國公司一早享有這類減稅優惠,但未能促進美國就業。

撰文:郭銘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