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今日將會見私家醫院代表,希望雙方能合作限制發放予內地孕婦的「預約證明書」數目,把本港每年分娩個案限制在8.8萬宗以內,解決公立產房人手不足及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NICU)爆滿問題。但有公立醫生憂慮因日後或有更多缺乏產前檢查的內地孕婦,在臨盆前一刻才衝往本港急症室誕子,令問題胎兒更多。
入境處高層回應本報指出,關注這可能性,已準備好隨時抽調人手,重組專隊在羅湖加強截查,拒絕讓無預約證明書的內地懷孕婦女入境誕嬰。
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昨晚指明白醫護苦况,長遠相信醫院各部門都要增人手。
來自八大公立醫院婦產科的「產科服務關注組」成員梁永昌及楊寶芝醫生昨警告,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數目不斷上升(去年達4.1萬宗,本地孕婦產子則有4.7萬宗),數目已超出公立及私家醫院處理能力,加上公院人手不足,NICU病牀又常告爆滿,服務安全已響起警號。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減內地孕婦來港名額方向正確,但若要減輕NICU負荷,或需同時游說內地孕婦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因他關注縱設來港產子限額,亦不能阻止一些產前檢查不足內地婦「臨盆前才趕來急症室產子」。
少產前檢查增深切治療壓力
消息透露,上周即有一對內地人的夫婦,妻子疑沒做好產前檢查,卻在臨盆前一刻才經羅湖入境及趕往北區醫院急症室產子。該胎兒雖足月,但體重卻不足1.5公斤(比正常的3公斤輕一半以上),嚴重不足磅兼體溫低,遂即時由救護車趕送威院嬰兒深切治療部。雖然憑醫護人員努力,嬰兒終搶活過來,但料至少要住NICU一個月,涉公帑醫療成本數以十萬元計。有醫護稱日後若推行限額措施,料有更多類似個案,故更需依靠入境處在邊境勸退無預約證孕婦。
胡定旭:長遠需增人手
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指明白前線醫謢人員工作量大,每間公立醫院都有接生名額,若內地孕婦名額一滿就截龍。但他指最大問題是私院服務需求大,拉走公院人手,他認為長遠各科都要增人手。
身兼東區醫院婦產科主管的楊寶芝稱,東區醫院內地孕婦比率由去年初的30%增至冬天的50%,3名當值醫生一天最多要為13、14名孕婦接生,愈來愈多資深產科護士亦不堪壓力轉投私院,令人手不足惡化及青黃不接。廣華醫院婦產科主管梁永昌亦指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常爆滿,醫生工作量超負荷,關注組指醫生疲於奔命下易影響判斷及出錯,希望政府能限制全港醫院接生名額不多於去年的8.8萬個。
明報記者 陳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