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環保觸覺批評港鐵將車站、商場等納入大廈公契業權份數計算,令港鐵於各沿線屋苑所佔業權都剛好超過50%,屋苑小業主難成立法團獨立管理屋苑,屋苑決策被港鐵牽着走。港鐵表示不反對業主成立法團,只想確保公司運作暢順和安全。
車站商場納業權份數
港鐵現時共有37個住宅項目,當中僅5個屋苑能成功成立法團。根據《建築物管理條例》,成立法團需三成業權支持。
新葵芳花園業主委員會主席陳力瑋表示,港鐵早前承諾,業主間只要有三成業權支持便可成立法團,但他擔心法團成立後,港鐵仍可運用其51%的業權決定當中的委員,於日後干預法團決策。他批評港鐵「有權無責」,「為什麼港鐵有投票權,卻不用付出相應業權的管理費?」
港鐵:不反對成立法團
港鐵發言人潘小姐表示,公司最大目標為保障其運作暢順及安全,故不會反對有意成立法團的屋苑,並會與相關業主溝通。對於會否干預法團成立後的決策,她則表示要視乎決策會否影響港鐵運作。
九龍灣德福花園關注組主席詹順平質疑,港鐵多年來的重大決策未有諮詢一眾業主。如德福花園部分巴士站、的士站被改為商場用地,以增加租金收入;有行人專用區被劃分為出租停車場,居民事前完全未獲通知。他又指出,部分設施如外牆、天台,業主沒權使用,卻要繳付維修保養費用。
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斥港鐵行為「離譜」,「賺錢的地方就歸港鐵,付錢的地方就歸小業主。」他擔心其他發展商會「有樣學樣」。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建議,港鐵制訂屋苑公契時,應更具透明度,港鐵擁逾五成業權,應協助居民成立法團,減少干預業主決定。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