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前金管局總裁、現任中國金融學會執行副會長任志剛發表題為「人民幣安全兌換的方法」文章,認為內地當局在人民幣資本帳開放的過程中,應着重主動、可控、和逐步情况下進行,但只要在外匯管理上達到「全兌換」(full convertibility)的目標,未必需要達至「自由兌換」(free convertibility)。
任志剛指出,全兌換不等於自由兌換,監管當局可施加規定和批准個別兌換以維持金融穩定性,畢竟金融應用於支持經濟發展而非為提升金融中介者的盈利能力。但他認為,監管當局如果要監測資金兌換,有需要從事前審批逐步過渡至加強事後監測管理,如遇到有機構濫用機制作資本帳兌換,當局應有權施以罰則或稅款。
他又指出,過往經驗顯示,自由兌換可能會衍生金融問題,而不少西方國家以至香港雖然都沒有管制資本進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卻修正立場,認為政府若遇到資金大量湧入,而貨幣及財政政策不能發揮作用導致經濟不穩時,限制資金流入或為可行方法之一。
任志剛表示,中央清楚了解人民幣國際化所帶來的好處及壞處,他認為開放資本帳有助內地資金投資於國外回報更高、風險更可控的投資產品,對現時內地將經濟增長動力轉為以內需帶動有利,亦可以降低內地的儲蓄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