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期國際資金大舉流入亞洲,包括10隻亞洲貨幣的彭博摩通亞幣指數升至13年新高,人民幣兌美元昨天亦衝破6.54算關口,並連續第6個交易日創新高。在中國的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價昨天收報6.5354兌一美元,盤中最高曾見6.5350兌一美元,創1993年人民幣官方及市場匯率合併後的17年新高。有學者認為,為控制輸入型通脹,中央應考慮加大人民幣升值幅度。
學者倡加快人幣升值 抗通脹
美匯指數持續疲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第5個交易日創匯改以來新高,人行昨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設定在6.5420,較上日升36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推動人民幣匯價上揚,人民幣昨收盤升66點子至6.5354。
亞洲貨幣亦向上,澳元升至1.0537美元的歷史高位,韓圜升0.54%至1082兌一美元。日圓則走低,昨日下試85.09兌一美元,國際資金流向主導了亞幣及亞股的升勢。
匯商指出,海外美元走弱,有助人民幣走升,加上人行近期連續數天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定在高水平,或許是因為要抑制輸入型通脹。
星展:美元疲弱是主因
對於人民幣匯價再創匯改以來新高,星展銀行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師梁兆基表示,美元疲弱是主要原因,而內地通脹正處於上升周期,預料三月通脹率最高達5.5%。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昨日在天津參加2011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期間表示,雖然當前中國面臨的輸入性通脹有不確定和不可控因素,但政府已經構築了多重防線,不會任由輸入性通脹帶動國內物價高漲。
另外,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在《上海證券報》撰文建議,中國應運用滙率工具,考慮適當加大人民幣升值幅度,以對冲輸入型通脹壓力。文章指出,2010年以來,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較快,說明企業應對成本上升的能力仍然較强,可以考慮適當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對冲輸入性通脹,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他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全年升值6%至7%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