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三大國營石油企業領導層大執位,中海油(0883)董事長傅成玉空降中石化(0386)任董事長,而現任中石油(0857)集團副總經理的王宜林,則會調任中海油接替傅成玉職位。券商認為,是次屬很正常的人事調動,加上都是來自同業,有助石油企業的未來發展更趨平衡。
中石油未公布接任人選
中海油昨天收報20.75元,升0.24%;中石化收報8.19元,升0.61%;中石油未公布接任人選,收市報12元,下跌1.15%。
綜合內地媒體報道,中海油的發言人劉小彪及中石化董事會秘書局黃文生均證實,傅成玉已向中海油提出請辭,並轉往中石化擔當董事長一職。另據《第一財經日報》指,中組部一位副部長周四在中海油大廈宣布王宜林的任命後,立即再陪同傅成玉前往中石化大廈,並宣布其任命。
建銀蘇國堅:不會構成大影響
此次內地三大龍頭石油企業大執位,始於前中石化董事長蘇樹林「棄商從政」,在本月2日就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故才有是次填補空缺的調動。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蘇國堅認為,是一次很正常的人事更換,不會令市場產生甚麼很大的影響,他又指出,傅成玉及王宜林本來就在不同的石油企業擔任領導,他們的原有管理經驗,可以為新公司帶來新衝擊,令內地石油企業的發展更平衡。
空降中石化的傅成玉生於1951年,從1982年加入中海油至今已有29個年頭,中海油的總資產亦從1982年到2010年累計增長219倍,近5年增長219%。2000年至2002年,他參與了中海油總公司兩大子公司,分別是中海油和中海油田服務的重組,並成功推動兩間企業於香港上市。
2003年,傅成玉出任中海油董事長,在這8年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海油於2005年,提出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一役,這也是首次有國企嘗試進軍海外「走出去」。雖然收購最終在政治因素下告吹,但已令傅成玉於國際舞台聲名大噪,亦大大提高了中國企業的國際聲望。
傅成玉收購優尼科一役成名
今次傅成玉離開中海油老家,走進中石化,雖說同屬石油企業,但兩者規模大不同。去年《財富》雜誌公布的「中國500强排行榜」,中石化以13450億元人民幣總收入位列第一,中海油僅以1051億元人民幣排21位;另一方面,過去中石化生產的原油只佔20%,餘下80%都要依靠進口或向中海油等購買,因此,面對這間缺乏原油產能的央企「巨無霸」,將會是花甲老將傅成玉的新挑戰。
明報記者陳子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