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0年6月中國啟動三網融合試點。至今,試點城市的方案已經上報,卻一直沒有獲批。對此,電信廣電兩部門有着截然不同的認知。
廣電系企業 掌控內容製作監管
3月下旬,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表示,三網融合恐怕已經夭折。而就在3月初,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還表示,三網融合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12個試點城市已完成IPTV播控平台的建設。
所謂播控權,指的是對節目內容進行製作和監管。經了解,相關部門已經同意由廣電部門擁有播控權。這意味着,電信行業開展IPTV、手機電視等廣電業務,廣電擁有更大話語權。因此,電信擔心有被淪為「管道」的風險。
有業內人士呼籲,向非廣電企業頒發互聯網電視牌照。但事實上,廣電總局將6張互聯網牌照全部發給了廣電系企業。播控權上沒有話語權,電信行業對IPTV、手機電視等三網融合業務已無當初那麼大熱情。
電信系統牢握IDC
當然,廣電系統也有自己的苦惱。據中央政府三網融合方案,允許廣電企業開展互聯網接入、增值等業務。例如,北京市石景山區為此已經完成了有線網的雙向改造。但電信系統始終將IDC(資料中心)和國際互聯網出口帶寬掌控在自己手中,這二者都會影響到用戶體驗,進而影響到業務的開展。
廣電系統的另一煩惱在於,開展互聯網業務需要一張統一的網路,而有線網路「地方割據」,開展互聯網業務力不從心。
地方建設方案「務虛」
據了解,12個城市大多成立了由廣電、經信委等組成的協調部門,也提出了推進三網融合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大多數地方的推進限於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或者播控平台的建設,方案流於「務虛」。在涉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大多語焉不詳。
近來,雙方的矛盾並未減少。上海、江蘇、廣東等地之外,由電信企業展開的IPTV業務仍為「非法」。陝西電信近日叫停了廣電開展的互聯網業務。
有些試點城市也探索了一些模式試圖突破這些障礙,如武漢的電信和廣電成立了三網融合公司,但到目前,公司沒有開展任何實質性工作,也未完成雙方IPTV平台的對接。
監管部門二合一 目前無可能
杭州則將廣電和電信兩個職能管理部門合一。這也是一些權威人士和研究機構提出的設想。北京郵電大學三網融合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提出,在國家層面,取消多頭管理,成立統一監管機構,集中管理三網融合事宜。但就內地體制而言,將廣電和電信的監管部門合二為一,至少目前看不到這種可能。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