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卸任招商局及招商銀行董事長的秦曉,選擇退而不休,擔任博源基金會的理事長,繼續致力研究社會及經濟轉型,並特別關注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他預計,本港人民幣存款2年內將達2萬億元,形成具合理規模的「水庫」,與「水壩」之外的內地各自分工,構成完整的人民幣系統。
匯控大供股 曾助中央釋疑
秦曉說,博源基金會找來多家投行的大中華首席經濟師任特約經濟學家,大摩王慶、瑞信陶冬及德銀馬駿都榜上有名。另外,據悉該會成員包括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及前副行長吳曉靈、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和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
猛人雲集,定期討論國際及中國經濟最新形勢,並把大家的意見傳達內地有關部門。原來,2009年初匯控(0005)「世紀供股」,也曾是該會的焦點所在。「中央也很關注,緊張的程度,讓我們馬上開電話會議,去跟經濟學家溝通,然後形成的看法是,匯豐沒有大問題。」
在發掘香港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機遇方面,基金會與金管局合作無間,雙方正計劃到內地、東南亞及中亞地區進行路演,推廣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優勢。
秦曉認為,在香港人民幣貿易帳項下產生的頭寸,對定息產品存在需求,以本港法制及金融中心地位,十分適合建立離岸固定收益的資本市場。截至2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總額突破4000億元,他預計,有關金額於2年內可增至2萬億元。「是一個合理規模去作交易,整個結構在香港有一個水庫和一個回流渠道,內地則有一個水壩。由於一個離岸一個在岸,兩邊的監管機構要各自分工。」
擬赴東南亞中亞推廣港優勢
資金回流規模取決於內地資本帳的開放進程,「應該5年內可以解決,可能並非完全解決,但在資本項下會有一定的通道。」
除了基金會之外,秦曉是3家本港上市公司的非執行董事(見表),其中包括友邦(1299)。「保險業務我不是太熟悉,正好是學習的機會。」他形容以往做董事長,凡事有同事代勞。現在任非執董,看文件要親力親為,令他忙碌程度不遜以往。
任對冲基金顧問
最近他亦出任對冲基金德劭基金(D. E. Shaw)的中國顧問。秦曉說這家基金的創辦人是一班科學家,用新興的另類投資方法管理資產。他多年工作亦較少涉獵基金投資範疇,剛好對方亦需要有人在中國「帶路」,於是大家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