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民間意見領袖紛參選人大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28日 08:59
2011年05月28日 08: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江西一名下崗女工參選地方人大被拒後,內地一批關注社會不公的民間意見領袖近日紛紛宣布將參選人大,在內地網絡上掀起一股參選熱潮。這批人包括知名作家、律師、學者、評論員,他們均以無黨派的獨立候選人身分參選,並已經開始拉票和宣傳。但學者對他們的參選喜憂參半,認為事件有助於公民參政意識的普及,但又擔心當局可能對此進行封堵。

在這批獨立候選人中,時事評論員兼作家李承鵬具代表性。他曾經是足球記者,1996年曾因批評「黑哨」被迫停職,後成為作家,關注各種社會問題。他在新浪微博中有逾29萬關注者,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對他的評價是「超人氣意見領袖」。李承鵬在網上言論中相當關注維權事件,他所著中國首部以暴力拆遷為主題的小說《李可樂抗拆記》,於今年初出版。

「監督政府 推動社會」

周三(25日)他在新浪微博中表示,即將參加9月成都市武侯區的人大代表選舉,並表示「願為選區人民表達他們之合法願景,監督政府,推動社會。」

除了敢言的意見領袖,獨立候選人中也不乏實幹型學者。現為民間智庫北京新啟蒙公民參與立法研究中心負責人的熊偉,從1998年起就協助推動公民參與立法,並曾於2002年起草《村民委員會選舉法》建議稿,已獲得逾千名人大代表支持。他的競選口號是:為900萬非京籍、數億流動人口爭取選舉權,探索在現有法律框架內推動中國走向民主法治的路徑。

各自整理參選指南

著名維權法律學者許志永、浙江律師何遠等還義務提供法律援助,各自整理出一份參選指南,供這批獨立候選人參考。

許志永曾在2002年當選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並在2006年連任。他對本報表示,現時的環境較當年好些,「因為有更多熱心公益的公民站出來參選」。在他看來,「站出來」就已經能夠推動社會進步。

「不是完全沒有空隙」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對本報說,政府應該鼓勵公民實踐自己的民主權利,「但顯然現在很緊張,他們習慣了一向受控制的選舉,不希望這些人參選。」他說,當年的許志永也能當選,證明制度「不是完全沒有空隙」,但現在的政府對於封堵的方法更有經驗,所以結果如何仍「不好說」。

江西新餘下崗女工劉萍較早前參選地方人大被拒,受到廣泛關注,近日湧現的這批獨立候選人絕大多數較早前都有關注「劉萍事件」,更有人直言是受劉萍的啓發而參選。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