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雲南窮困縣沾益縣勞動局43歲的副局長陳家順,為了給到東部沿海浙江義烏打工的家鄉農民工找到好工作,不惜5次到工廠「臥底」,甚至到養殖場餵豬,以調查企業的工作環境。消息傳開,令他走紅網絡,原本不為人知的沾益縣,亦因這位局長而聲名遠播。
《中國青年報》報道,雲南沾益縣從2004年起就將輸出勞工定為7大支柱產業之一,原本做中學校長的陳家順,就被調到勞動局任副局長兼就業中心副主任,開始組織農民到廣東、浙江等地打工。但許多農民工很快返回家鄉,稱外出打工掙不到錢,有人甚至說「政府在騙人」。
沾益縣2007年遂在浙江義烏設立勞務工作站,陳家順任站長,專門負責勞務輸出。開始時經陳家順考察推薦的工廠,農民工很多不滿意,中途離開者高達六成。陳家順後來發現,以副局長身分去考察企業,不可能獲得工廠的真實情况。
隱瞞身分應徵 考察工作環境
「只有和農民工一樣在企業幹,才能真正全面了解情况。」陳家順決定去工廠「臥底」,他在一家大食品廠「潛伏」打工一個月後,發現做慣農活的沾益縣農民,不適應現代化工廠的工作程序,很難習慣太嚴格的管理。
於是他又找到一家食品廠,打工一個月後,發現該企業管理相對寬鬆,加班不多,於是介紹22名鄉里過去,結果無人中途辭職,他們農曆年帶錢回家後,又帶了更多的人到該廠打工。
陳家順於是開始了有計劃的「臥底」,他找到當地最大的養殖場,取下眼鏡,穿上破舊工衣,扮成「沒文化」的農民。但養殖場老闆仍認為他不像養豬的,「太斯文」,他對老闆承諾說,「做得不好不要錢」,老闆最終被其誠意打動,決定留下試用。
「看到豬糞就覺得惡心,飯都吃不下。」陳家順說,這是他最艱難的時候,堅持了20多天,最後以「家裏有事」為由辭職,他推薦了一個人頂替才得以脫身。他走後,老鄉向老闆稱,「他是我們勞動局副局長」。老闆聽後大奇,並表示只要是陳家順介紹來的人,養殖場一律錄用。幾天後,11名年逾50的老農民工被介紹入養殖場工作。
輸出2萬農民工 縣收入增4.5億
「我都能幹下去,你們沒理由幹不下去吧?」陳家順在「臥底」後常對鄉里說這句話。他因此在農民工中有很高的威望,有農民工說,「你跟着他打工,就等於進了保險箱了」。連續4年,陳家順直接和間接帶去的農民工達2萬人,去年,僅勞務輸出一項就為沾益縣增加了4.5億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