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年僅40歲、已替星展銀行中國業務「打骰」的張在榮,對投資中國內地已有多年經驗。他認為目前投資中港股市,若抱中長線心態,仍會有可觀的回報。他特別看好基建及公用事業公司,因為中國城鎮化的趨勢,將會替這兩類公司製造大量增長空間。
現任星展銀行(中國)行政總裁的張在榮,剛獲《亞洲銀行家》雜誌頒發青年銀行家獎,他是15名獲獎人之一。張在去年初被派駐上海,接掌星展在中國內地的業務。在此之前,他在香港擔任星展直接投資部總監,經常進出內地考察投資項目。
談到目前全球通脹升溫,投資者可以如何自處,張在榮說,對傳統的抗通脹工具﹕房地產及黃金,都感到有點猶豫。他指中港樓價均升了很多,目前太不明朗,特別是內地政府要壓樓價的決心很明顯。「黃金及銀的價格亦實在太高了,如果你想在投資組合中放點黃金,也適宜待金價稍為回落之後再買。」
抗通脹 可買優質債券
要抗通脹,他建議買一些優質的債券,可以收點息。至於中港股市,他指短期內始終會受到中國收緊銀根所影響,波動難免。「但若果你有能耐接受波動,持有3至5年,買中資股仍可有理想回報,因為中國經濟向好的方向不會改變。」
他生活在內地,特別看好城鎮化的發展。「新加坡人或香港人聽見城鎮化,只會想到農民搬入城市居住。其實城鎮化也包括住在三線城市的人搬到二線城市住,住在二線城市的人搬到一線城市住。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居民搬遷,很多新城市會興起,原有的城市亦要重新設計。」
所以,對運輸基建、供電網絡、供水系統、污水處理設施等,都有大量需求。「你看中國正不斷興建高速鐵路連接城市。每逢節日,便會有大量城市居民要返回家鄉。」根據「十二五規劃」定下的目標,到2015年內地城鎮化比率要由去年底的47.5%,增至51.5%(圖),以內地人口13億計算,即有5200萬人要由農村搬入城鎮居住。
內銀股料區間上落 利潤有限
張在榮對基建、公用及內需股特別看好,但對香港人至愛的內銀股,則只是一般。「我不是說金融股的風險很高,我覺得他們的呆壞帳水平、資本充足率都可以的,只是估值並不便宜。若在現水平買入,要他們的基本因素有大幅改善,才有望大升。特別是市場不斷揣測金融股要集資,這會令他們股價繼續在區間上落而已。」
他說﹕「買中國金融股,你一定可以瞓得着覺,但未必可以帶來可觀利潤。」
張說自己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投資,資產都是銀行存款及星展的股票,在新加坡也持有一點物業。
持一線城市房產 中長期必賺
雖然他認為內地的樓價現在未免太高,但卻看好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中心地區。「就算現在的樓價這麼高,仍是好時機去買這些黃金地段的房地產。因為在這些地區的土地供應是何等短缺。買入之後短期內可能不會有甚麼回報,但持有3至5年,必定大賺。」他的理據同樣是「城鎮化」這三個字。「大量人口會搬入一線城市,這些城市的中心地帶需求只會不斷上升。」
「有人說不如去二、三線城市找機會,因為那裏的樓價只是一線城市的四分之一,可能可以升四倍。但我要說,對不起,很可能那裏的樓價,會永遠維持一線城市的四分之一。」張說,投資二、三線城市房地產,要看10至15年。
撰文﹕高志堅、劉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