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唱紅打黑」的重慶又一次被輿論推至風口浪尖。曾以批評「新左派」出名的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蕭功秦日前稱,應對「紅色文化」明確界定,要從新時期視角與時代需要予以甄別與繼承。他特別指出,要警惕在宣揚紅色文化時,不自覺地啟動潛意識中的「極左」思維。
有些「紅」是「極左」思潮產物
中國政壇的「政治明星」薄熙來自主政重慶以來,一方面憑藉「打黑」聚集了超高人氣,另一方面他所宣導的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等活動也引了來有讚有彈的諸多議論,尤其是重慶衛視改版成「紅色頻道」,萬名幹部每年要落鄉種地一個月等等,更是爭議不斷。
對薄熙來指摘很多,但像蕭功秦這般表述的學者至今仍屬罕見。他指出,有些「紅」是「極左」思潮的產物,尤其是10年文革時期,「紅色文化」跟「極左」一套意識形態有着密切的聯繫,對此必須十分慎重。蕭功秦還認為由政府推動紅色文化主導中國價值體系並不合適,應讓它成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在社會實踐中接受檢驗,接受來自社會不同方面的充分批評與質疑。
高層「重慶模式」耐人尋味
薄熙來對於批評他「左」的言論也一向是積極回應,如「現在有人怕被說『左』,有意迴避紅色文化」,又如「重慶的唱紅絕不是什麼極左運動,而是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傳承,是對青年一代教育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等等。
中共高層對於「重慶模式」的態度則耐人尋味。繼去年李長春、習近平、賀國強、周永康等政治局常委先後赴重慶調研後,吳邦國、李源潮上個月也先後到重慶考察。不過,《重慶日報》報道稱李源潮說「重慶的改革為破解中國面臨的難題提供新思路」,但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在相關報道中則無上述內容。
分析人士指出,中共建黨90周年前夕,內地官學兩界出現上述爭論或有特殊含義。在經濟社會面臨新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共如何從一個側重於行政管理治國的政黨轉型成一個用政治方法執政的政黨,尚需探索。對紅色文化的推崇或許是中共「文化尋根」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應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
鍾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