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建築設計師梁志天 首要做好自己的事業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23日 08:59
2011年05月23日 08: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有人買樓看重時機,有人則認為最緊要「啱水心」,千金難買心頭好。香港著名設計師梁志天說買樓,最緊要「買得啱」,即使貴一點也無妨。既然買到手的都是心頭好,他每次都會花心思設計、裝修,住上幾年,然後才再出擊找下個心頭好。找着了,原本居住的單位便可以「靚靚哋」放租。

建築師出身的梁志天作品無數,包括中港兩地最高級的地產項目,如山頂的天比高、曾是上海「樓王」的湯臣一品等。大快活(0052)及美心快餐近年變身,亦出於他的手筆。

談到投資,他開宗明義跟記者說:「我不是炒家,一直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業,而且賺錢不是我的第一目標。」他的投資心法是:「買得唔多,買得啱就得。」他承認,這與他作為設計師的性格有關,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腌尖」。

他坦言要管理多項生意,實在沒有時間及興趣留意股票,亦曾誤信消息而在股場輸錢,所以唯一的投資就在地產。

買靚屋先自住 再放租

他全部的投資物業,都是自己住過的,他說:「這是設計師的弊病!我不會純粹計回報而買一層樓,怎樣都要它『靚仔』才買,如果唔靚,都要整到佢『靚仔』。」花了心血裝修了,又捨不得直接把漂亮的洋房租給別人住,總是怕自己的心血被糟蹋了,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先住一下。

寧重槌一擊 不愛大手掃貨

他怎樣選擇適合的投資對象呢?除了衡量自己的負擔能力外,最重要是揀選優質項目。他說寧可『重槌』選一個優質項目,也不買5個一般的單位。「因為我懶,要小心答一條大問題,做一個啱的決定,會容易過我做5個啱的決定。」

如此無寶不落的梁志天,在最近20年來只買入過5個香港物業(見表1),而現在只留下兩項,即現居的赤柱海灣園和剛在去年以9800萬元購入的舂坎角Ocean Bay。他表示兩次決定買入之前都花了整整兩年時間睇樓,足迹遍佈南區。而在買Ocean Bay之前,甚至遠至新界的汀九和清水灣,他都去過了。

其間看着金融海嘯後樓價節節上升,心裏也有點掙扎,但以其「腌尖」的性格,一日未找到心頭好,都難以屈就於「次貨」。直到遇到Ocean Bay,坐落在懸崖上,下面完全沒有屋,遠眺海景,才最終「扑槌」,與謝霆鋒為鄰。

睇樓兩年 看中Ocean Bay

自從1991年搬到港島居住後,他一貫的策略都是買一間、賣一間,手上保持有一個自住、一個出租物業。由於放租的物業都由他操刀設計裝修,優質物業加上Steve Leung(梁的英文名)的品牌,一般來說它們的租金都比同屋苑的其他盤要貴一點。為了不讓租客令其物業「折舊」太快,他會小心選擇租客,盡量挑選住戶人數少、年齡比較大的,以及真的喜歡他的設計的人,相信他們會較珍惜他的作品。

不怕高位買滬樓 長遠一定升

去年他又在上海新天地買了一個單位,梁志天覺得5年、10年後可能停留該市的時候會較多,當時正鬧着要推房產稅、限購令等,但都以每平方米12萬元人民幣的高價先買下。自言作長線投資的他說,政府正開始着手打擊樓市,樓價升跌難料,但到10年後一定不是這個價錢。

梁志天坦言他不太介意在樓價高位入市,因為樓市低潮雖然看來便宜,但豪宅大部分業主的持貨力強,頂級物業的供應量在低潮其實很少,除非像海灣園一樣是由發展商(當時是置地)拆售,才令他有機會在2003年底,以1900萬元購得該洋房。今年一月海灣園有兩宗成交,每宗價格均在5000萬元左右。

他又相信優質物業的升值潛質較佳,遇上低潮的抗跌力佳,所以自己每次投資的回報也不錯。他希望新買的Ocean Bay不至於「摸頂」,但仍預期長線有理想回報。

撰文:張令陶、高志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