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成功背後四個男人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06日 05:59
2011年06月06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為了訓練團隊的運作費,李娜平均每天要用上萬元人民幣,但取得法網冠軍,已是最好的回報。事實上,李娜的成功,背後有賴4個男人,分別在啟蒙期、成長期、成熟期及收成期支持她。

啟蒙期——父親李盛鵬

李娜父親李盛鵬曾是羽毛球手。文革摧毁運動事業後,他把運動夢寄託在女兒身上。李娜5歲半開始練羽毛球,1年後轉攻網球,李盛鵬風雨不改送她練波。當時李娜父母月薪才100元人民幣,但每周末都以5元租場,讓10歲的李娜與較年長運動員對壘。1996年李盛鵬病逝,他臨終前寫信給李娜教練夏溪瑤,希望夏好好訓練女兒。亡父的願望,成了李娜的動力。

成長期——丈夫姜山

李娜14歲時在湖北省隊認識丈夫姜山。姜山既是她的心理輔導員,也是其網球路指路明燈。2002年李娜退役,與丈夫一起念大學;兩年後李娜為復出猶豫不決,正是姜山的鼓勵和支持令她下定決心。李娜的前教練托馬斯去年底轉教舒拉寶娃,姜山出山擔任她的教練。

成熟期——前教練托馬斯

瑞典名宿托馬斯08年出任中國網球隊教練,他針對改進李娜的發球和抽擊,甚至根據李娜的技術特點更換球拍,李娜成績大躍進,躋身北京奧運4強。眼見成效顯著,李娜09年「單飛」(離開組合)後不惜工本聘用托馬斯,在他指導下由「失誤王」變「抽擊王」。

收成期——教練莫滕遜

李娜心理起伏大,曾指導世界「一姐」禾絲妮雅琪的新教練莫滕遜,甫教李娜便指她對自己要求過高,牽絆她進步,叫她學會接受失敗。李娜曾形容莫滕遜是「鸚鵡」,但在該名丹麥教練絮絮不休下,李娜在場上不像以往般亂發脾氣,從容心態成了勝利關鍵。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