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法填海免挖泥 監工須嚴免污染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06日 21:59
2011年06月06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機管局建議的第三條跑道方案要大規模填海650公頃;為減低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機管局提出引入香港未用過的「深層水泥拌合填海法」(簡稱拌合法)於淤泥坑上填海,不用大量挖走海底淤泥。有工程師指工程技術要求高,施工時必須嚴謹監工,否則會造成海洋生態災害。

多花90億 施工期縮短

機管局在技術報告中指出,會用兩方法填海,兩者都不用挖走海底淤泥,其中大部分填海區採用疏水填海法(圖一),在海泥間插入疏水豎管排走海泥的水分,令海泥變得穩固;而淤泥坑上的填海,則採用拌合法,用水泥注入海牀淤泥內,令水泥和淤泥混合成水泥柱,再在上面鋪上填料,增加軟地層的穩定性,同時防止滲出污水(圖二)。拌合法令工程多花90億元,填海成本增至389億元,佔跑道造價的一半。

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黃澤恩稱,淤泥本身的硬度猶如糯米糕,原封不動會出現大幅沉降,如日本關西機場亦曾面對沉降問題,令跑道維修成本大增,故當年赤鱲角填海要先挖走全部淤泥,但此舉會造成海洋生態污染,現時已不可行。

他分析,拌合法的好處是令沉降幅度大大減低,同時可縮短施工期,但技術要求高,一旦水泥從另一端流出大海,更會造成海洋生態災害,故必須嚴謹監工。

填海減海豚棲息地

機管局在技術報告中承認,新跑道將永久減少了650公頃的海洋生境,而施工期間的噪音和水質破壞會對中華白海豚造成滋擾,完工後亦有可能佔用其往返聚居地的通道,並永久減少其棲息地,而附近的馬蹄蟹育幼場、珊瑚及海草生境亦構成潛在滋擾。當局將推出補償方案,但至於是否設海岸公園,則要待環境評估再作研究。

環團:淡化環境影響不負責任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經理梁士倫博士稱,填海區正位於本港3個中華白海豚棲息熱點的中心,干擾海豚往來棲息地,促請盡快公布詳細工程和環境可行性研究報告。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亦批評政府刻意淡化環境影響,諮詢不負責任。

明報記者 吳光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