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爆發近3年後,中國乳製品協會(下稱乳協)首度回應賠償金使用情况,指總額11.1億元(人民幣.下同)賠償金的其中9.1億元「一次性賠償金」,已有逾27萬名患兒家長(佔官方公布受害兒童總數約90%)領取,「結石寶寶之家」創辦人趙連海對本報稱,乳協今次僅是壓力之下的「敷衍」,按此分配,平均每人受害兒童僅得3300多元賠償,遠遠不夠治療費用。
中國乳協昨日發出公告,指毒奶粉事件發生後,協調有關責任企業出資籌集11.1億元的嬰幼兒奶粉事件賠償金,用途有二:一是設立2億元「醫療賠償基金」,用於報銷患兒急性治療終結後、年滿18歲前可能出現相關疾病發生的醫療費用,目前累計支付1794人次,涉資1048萬元,基金銀行帳戶餘額1.92億元;二是用於發放患兒「一次性賠償金」及支付急性治療期的醫療費、隨診費,共9.1億元。截至去年底,已有27.1869萬名患兒家長領取了該賠償金。按規定,2013年2月底後仍不領取的,剩餘賠償金將用於醫療賠償基金。
趙稱千多家長拒「霸王條款」
官方公布的毒奶粉患兒總數為29.6萬,據衛生部規定,這些患兒的賠償標準分別為死亡賠償20萬元、重症3萬元、普通症狀2000元。「賠償標準太低了,而且是霸王條款,我接觸過1000多名結石寶寶家長,大多數都明確表示不接受」。趙連海對乳協稱90%受害兒童家長已領取一次性賠償金的說法存疑,他認為賠償標準太低,操作時又設置太多門檻,例如要求家長先自費看病、除手術外的費用基本不給報銷等,許多患兒的病情都因此被延誤。
央視指乳協回應內容含糊
內地媒體上月曾指基金賠償及運作方式「秘而不宣」,但乳協負責人卻指是「國家機密」;趙連海兩周前赴乳協查詢亦被拒之門外。各方壓力下,乳協終公布資金去向,但質疑聲並未消除。央視報道說,在11.1億元賠償金中,各類賠償分別有多少患兒、賠償金是否如數發放,乳協並未給出明確答案。
未交代各類賠償患兒數目
另外,賠償金發放也存在混亂。有自稱結石寶寶的家長網上留言說,「我孩子得了結石,就給了2000塊不管了;錢都是亂給的,村裏當官的孩子都沒吃過奶粉,也給了2000塊錢。」趙連海說,官方不應草草了事,救助孩子最重要,但目前連最起碼的每年為患兒提供1到2次免費檢查治療都未做到。
明報記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