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東亞國家的經濟增長在2010年表現亮眼,但隨之而來的通脹問題,成為這些國家未來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速料將放緩,經濟下行的壓力,一部分來自於因通脹而採取的緊縮貨幣政策。
食品通脹尤其嚴重
東亞國家的通脹壓力在2010年下半年開始加速。在東亞一些國家,不斷上升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對通脹的影響引起廣泛的關注,尤其是這些領域價格的上漲開始傳遞到其他領域。目前,中國和印尼的通脹已高出本國的預期目標,越南的通脹率已到達兩位數。儘管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這些國家正逐漸撤出,但是通脹率仍有高出預設目標的可能。
這些地區通脹壓力的不斷加大,與糧食和其他商品價格上漲、國內需求反彈和一系列貨幣政策的後期效應有關。國際糧食價格明顯推高了東亞國家當地的食品價格。但是,隨着對國際糧價在2011年和2012年增速放緩的預期,食品通脹壓力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緩解。
不過,近期中東地區的動盪推高了石油價格,仍然可能導致國際糧價的波動。通脹的持續,也導致一些東亞國家貨幣升值壓力加大。中國高官暗示,將用人民幣升值抵抗國內通脹。但伴隨這些地區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和提高利率,熱錢可能持續流入,從而使得打擊通脹的任務更加複雜。
經濟增速開始放緩
去年,東亞國家經濟復蘇表現亮眼。馬來西亞在2010年的GDP增長率達到了7.2%。同年,菲律賓的經濟出現大幅反彈,GDP增長率為7.3%,達到了該國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的最高值,同期工業和服務業均出現較大幅度的發展。越南在2010的經濟增長率為6.8%,增速達到近3年來的峰值。
但是,東亞國家的經濟增長可能已達到了頂峰。世界銀行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這些國家的經濟已經滿負荷運行。高收入國家的增長放緩,以及東亞國家的財政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將抑制這些國家經濟增速的進一步升高。中國和印尼等國家,經濟下行的壓力可能還會來自於因通脹而採取的緊縮貨幣政策。
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還將受到日本震後的影響,因為日本是東亞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儘管迄今為止,這場災難對東亞國家的影響有限,根據世行統計,來自日本的因素僅小幅減緩了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的經濟增長,約0.5%。但這場災難潛在持續的影響應引起關注。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