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中國經營企業,最大的風險或許不是來自市場或管理,而在於國家政策導向。只要政策風一吹,再大的企業再大的規模也可能陷入困境。以今次中央雷厲風行整頓物流亂象為例,由國務院提出8項措施整頓,再到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委聯手嚴查公路收費亂象,前後僅一個星期,影響所至,相關公路企業賴以為生的收入來源隨時因此「一刀切」,連帶震盪股價表現。
風聲一吹 大企也陷困境
內地的政策因素既可以帶動整個行業的起飛,但也是拖垮行業的稻草,而類似的情况近年並不罕見。2008年金融海嘯後,內地政府為振興經濟而大力扶持汽車業,包括購車補貼、稅項減免,令以比亞迪(1211)為首的車企大為受惠,但隨着今年相關優惠取消,北京更實行限車令,意圖改變汽車銷量急增導致的交通擠迫惡果,汽車股股價即時震盪。
成也政策敗也政策,今年尤以飲食企業為甚。內地為遏抑物價而放風飲食企業不得隨意加價,原已事先張揚會將碗麵提價的康師傅(0322)在最後一刻宣布取消,又如發改委一而再延長食用油限價令,使得相關行業像中國食品(0506)等只可以透過節流去承擔原材料上漲的成本壓力,變相遏抑了今年業績表現。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