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避險瑞郎 小心選錯郎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20日 05:59
2011年06月20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債危機彷彿沒完沒了。基本上除了可買一眾避險資產如美元或黃金等等外,其他貨幣一律都無運行。

在一眾避險資產內,相信無人會爭議美元、日圓及黃金是當今避險之三大選擇。不過,為何會缺少了瑞郎呢?在去年希臘歐債期間,由1月初至6月初,瑞郎(兌美元•下同)累跌18.3%,跌幅僅次於歐元。更經典的就有金融海嘯期間,由2008年3月貝爾斯登爆煲至翌年3月,避險資金分別流入美元、日圓及黃金,當期三者累升26.8%、0.2%及4.2%,同期瑞郎則累跌21.1%。由此可見,瑞郎又何來是避險貨幣呢?

筆者亦不能否認瑞郎在某段時間會發揮避險功能,如去年底愛爾蘭歐債危機中,瑞郎便是在主要貨幣中唯一一隻錄得正回報的非美元貨幣。另外,5月中至6月年初的強勢,亦不能否認瑞郎的避險功能(不過同期美元亦處跌勢中)。

瑞郎交叉盤 危機中表現亮麗

既然如此,究竟瑞郎何時才會發揮避險功能呢?此題不難解答,只要大家不是炒作美元兌瑞郎的直盤,而是瑞郎交叉盤就可以。據去年4月至6月初的歐債高峰期、去年12月及今輪歐債期間,瑞郎在交叉盤上的表現都頗為亮麗。就算是下跌的部分,跌幅亦比其他直盤貨幣為小,顯示瑞郎的避險功能並不是表現在美元直盤上,而是交叉盤。

這也不難理解,避險買美元會令美元兌瑞郎有升壓,瑞郎強勢多少會被美元強勢蓋過。不過,同時間非美元貨幣同遭拋售,若瑞郎真的受惠避險資金流入,瑞郎強勢反映在交叉盤上會較明顯。這亦解釋了為何近年來歐元兌瑞郎一直是市場焦點之一。

用瑞郎作避險?不是不可以,但還須小心選擇!

劉振業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 環球金融市場部

lauginyip@bankcomm.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