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天氣預測日子相距愈遠差異愈大,本報分析了天文台過去一個月於4個周日發表的7天天氣預報,發現共28天預測中有8天出現差異,其中6月5日預測6天後的周六(11日)會天晴,結果是有熱帶氣旋逼近而有狂風雷暴。不過工程界人士認為,天氣預報由7天增至10天仍具參考作用,如土木工程人員能及早進行預防工作,及規劃基建工程進度。
本報的分析發現,天氣預測出現差異的日子多數發生在一星期較後的時間(見圖),如在5月22日發出的7天天氣預報顯示,6天後的28日「部分時間有陽光和局部地區有驟雨」,但當天的實際天氣卻是天晴。天文台亦在6月5日預測11日為「大致天晴」,但到該天卻因熱帶氣旋出現,導致驟雨及狂風雷暴,與預測情况完全相反。
雖然遠期天氣預報容易有誤差,但對進行戶外工程的人員仍有參考作用。專業教育學院建造工程系系主任陳子明認為,天氣預報資訊多了,原則上對工程計劃有好處,例如土木工程中有「不能沾濕」的倒石屎工程,需要配合天氣情况來進行,如果知道未來幾天有機會下大雨,工程人員就要提早或延遲倒石屎。天氣預測對斜坡或高空工程尤其重要,「如果下大雨的話,上述兩種工作都會停工」。
旅遊界﹕作用不大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指出,預報日數增至10日對旅遊業作用不大,反而重點是準確程度,因旅遊市民只會關心出發前兩三天的天氣。但他補充,對於大型的戶外音樂會、文化及體育活動來說,增加預報日數可以提供更充裕時間進行籌備及預防工作。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