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六大央行聯手放鬆貨幣互換掉期後,日本央行行長警告,行動只是為歐洲「買時間」,分析師亦稱行動心理安慰大於實際效用。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總裁埃利安指今次聯合行動正面,但並未針對歐債核心問題。
聯儲局連同其他五大央行周三宣布把美元互換掉期利率削減半厘,並把有關機制的期限由2012年8月1日延長至2013年2月,以緩解歐洲銀行的「美元荒」,反映央行決心防止信貸市場凍結,同時令市場憧憬歐美政府繼續推出紓解歐債危機的措施。
雖然昨天環球股市對救市措施反應正面,但部分財金官員及分析師均認為,措施並不能完全解決歐債危機。有份參與今次救市行動的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表示,「歐債問題不能單靠提供流動性解決,此舉只是為歐洲國家爭取更多時間,進行經濟及財政改革」。富國銀行外匯策略主管本納布羅克(Nick Bennenbroek)亦稱,「流動性只是問題的徵狀,歐洲國家始終需要解決償債能力問題」。
未針對政府財政紀律失控
PIMCO總裁埃利安表示,央行聯合行動並未針對歐債危機的核心,即政府財政紀律失控,以及歐盟需要增加援助金額,支持區內財困國家。他認為歐盟的態度將主導危機的發展,並可以用兩種角度解讀六大央行的救市行動。他說:「從好的方面看,這是央行認為歐洲各國政府會加快推出措施解決危機,故率先採取行動配合;不過,今次行動也可以視央行擔心歐盟難以擔成協議,才出招阻止危機繼續惡化」。
聯儲局在2008年9月首次聯同另外五大央行提供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以解決當時外國銀行無法借取美元融資的問題。該協議到2010年2月終止,但隨着歐債危機惡化,聯儲局在2010年5月重新啟動有關機制,並在今年6月決定把這項政策延長至2012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