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領先ETF撤港的啟示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2日 08:35
2011年12月12日 0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3大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 簡稱ETF) 供應商之一的領先ETF終於決定撤出香港市場,自願撤回12隻ETF在香港證監會的認可資格,並停止在港交所掛牌買賣。領先ETF的撤退,印證ETF在香港12年歷史,發展不甚理想,只有局部精彩。


ETF歷史其實很短,第一隻ETF是1989年在多倫多交易所掛牌的TIP35,比著名的蜘蛛基金(SPDR)還早4年面世。ETF開始時都是複製主要股市指數的指數基金,其後發展到分類指數、債券指數、商品指數和價格以至貨幣。近年出現與指數反向表現的熊市ETF和有槓桿ETF;今年更有主動投資的ETF,衝破ETF必須指數化投資的框框。按美國基金公會的統計,直至2011年10月31日,美國有1114隻ETF,資產總值達10549億美元,是美國共同基金116605億美元的9%。現在美國股市每天成交量,有20%至35%是屬於ETF的買賣。美國ETF在18年時間取得如此成績,已很厲害。


買賣兩閒 佔整體成交僅3.2%

盈富基金(2800)是香港和亞洲(除日本外)的第一隻ETF,現在港交所掛牌的ETF有76隻。這76隻ETF中,44隻是追蹤大中華股票市場指數,26隻是追蹤其他股票市場指數,只有6隻是和債券、商品或貨幣掛鈎。根據港交所2009年投資者調查報告,香港散戶中25%曾經有買賣ETF的經驗。但ETF的二級市場一直不成熟,只有2、3隻比較活躍,大多數ETF都是買賣兩閒。ETF在1999至2007年的日均交易量佔不到港交所日均成交額的1%。這3年多家公司推出ETF,市場較為熱鬧,今年的日均交易量也只佔港交所成交額的3.2%,明顯給牛熊證、窩輪比下來。像領先ETF所撤走的12隻ETF,經香港募集的資金額是1.54億美元(2011年11月30日計算),只佔這12隻ETF總值74.86億美元的2.06%,聊勝於無。


亞洲市場信息不對稱 發展空間受阻

ETF較傳統的共同基金複雜,它需要成熟的一級和二級市場,還有成熟的證券託管服務。託管銀行是ETF貨源所在,一級市場是讓機構投資者和大戶直接與基金公司買賣,二級市場不但是給散戶投資者買賣,也是給機構投資者微調投資組合的場地。成熟的證券市場是資訊有效市場,投資者難以長期跑贏大市,低費用的指數投資便很受歡迎。美國和歐洲的財富管理業務成熟,機構投資者、投資顧問和大小客戶都接受指數化投資,ETF便有足夠的發展空間。亞洲市場這類新興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有能之士很容易跑贏大市,而且市場的主力軍是當地大款,不是機構投資者,散戶又喜歡炒股的娛樂性,對ETF這種沉悶的投資產品沒興趣。這樣的土壤,是難以發展ETF業務。


香港比較成功的2隻ETF,盈富基金複製香港最重要的恒生指數,安碩富時A50(2823)投資A股市場,是機構投資者進出中、港市場的工具,自然可以壯大規模、買賣頻繁。其他ETF的規模和買賣都不成氣候,對ETF供應商猶如雞肋。領先ETF引退,估計規模更小的ETF供應商會步後塵。


陳茂峰博士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