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氣候大會見突破 利好風電股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3日 08:35
2011年12月13日 0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正當大家的注意力放在歐盟峰會上的時候,在南非同一時間亦有一個涉及多國談判的會議,而且數目多達194個國家,這個就是在德班(Durban)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由於在2009年寄望甚大的丹麥哥本哈根(Copenhagen)氣候大會最後「不歡而散」,再加上擔心歐洲經濟差影響歐盟的積極性,大家對於這次會議基本上沒有什麼預期。


大會原定於9日結束,但由於各方對焦點問題分歧嚴重而爭執不下,會議被迫延長至11日凌晨。經過13日談判,氣候大會直到最後一分鐘才達成一籃子協議。


與會國一致同意將《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有效期延長5年至2017年。其中一個重要的突破是,所有國家首次答應承擔減排責任,包括一直拒絕參與減排的發達國美國及新興國中國和印度。承諾討論並在2015年前達成具有發律效力的減排標準條約,以及在2020年前將之落實。


讀者可能會問這個「德班氣候大會」對港股有什麽關係呢?

2012年後CDM收入現曙光

最大的關連在於風電股的「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收入。


《京都議定書》明確列明,發達國家為協助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他們除了直接減少降低能耗外,亦可選擇幫助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有利於減排或者吸收大氣溫室氣體的項目,每年支付CDM給項目公司(內地主要是風電項目)。簡單的說,發達國為了不願降低生活水平以降低能耗,對發展中國家「畀錢換減排」。


內地的風電公司因此一直「無端端」有錢收(雖然要向聯合國申請)。市場一直擔心原定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不會再延續,因發達國家堅持發展中國家亦有減排責任,沒理由一直白白「畀錢」發展中國家,而發展中國家一直堅持溫室效應主因是發達國家多年前工業化造成的,沒理由要後來者承擔。雙方因此一直「傾唔掂數」。


筆者認為這次會議的成果肯定對風電股利好,因多數的分析員並沒有將2012年後的CDM收入放在他們的基本分析(Base Case)中。雖然最終條款仍然存在很多變數所以很難量化,但風電公司又再次「無端端」有錢收,正!


龍頭股龍源(0916)經過之前因11月發電量低於預期股價調整後,明年市盈率回落到只有11倍的吸引水平,20%以上盈利增長應該可以做到。做為一只公用股很難預期股價可以大升,但亦不失為內地公用股首選之一。


股飈

gubiao388@gmail.com

逢周二、周四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