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調控樓價 政府不及市場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6日 08:35
2011年12月16日 0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談起政府有關本港樓市的措施,並提到從前讀政治哲學時,曾碰過一個課題,就是我們重視的,應是結果,還是過程。以慧雅之見,樓市的發展和運作是一個過程,而樓價只是一個結果。


基本上,要判斷一個地方的樓價是否過高,是一說易行難的事。當然,我們可以用上很多數據去證明這、證明那,但對於一些內行人而言,大家都深明,世事是很少會如此簡單的。慧雅記得在一篇頗具啟發力的文章中,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曾經分析過有關問題,而他的結論是,無論聯儲局掌握的資訊有多齊備,在資產價格水平這問題上,它都很難會比市場做得更好。


市場自己能撥亂反正

一個巿場要持續發展起來,它的發展方向應是循着健康那一邊的,而樓價只是這個過程衍生的結果。除了樓價水平外,我們似乎還要留意巿場的發展過程是否健康。基本上,一個健康的巿場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是各類型的人也有,令買賣活躍,而市場的買賣愈活躍,巿價傳遞的信息便愈有價值。毋疑,市場有時是會呈亢奮的,但有時亦會很沮喪。市場是很少會處於均衡點,但重要的是,市場自有其撥亂反正的機制,因此亦不用過分擔心。無論如何,在上一段提及的文章中,格林斯潘便直指中央銀行家不宜將資產價提升成政策的目標,而資產價格的高低與否,還是最好交由巿場力量去決定。值得留意的是,一旦政府被視為調控樓價的機構,很多問題也會應運而生,不可不防。毋疑,這並不是說政府要放棄干預,但似乎應盡量避免。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