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美調整部署 打造海灣北約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6日 08:35
2011年12月16日 08: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軍雖撤離伊拉克,但美國肯定不會丟棄在中東的戰略利益,內地專家分析指出,隨着美軍調整區內部署,有迹象顯示美國有意打造新的波斯灣安全結構,這一旨在進一步整合地區防禦的構想,隱隱約約透露出「海灣北約」的雛形。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民青月初在《半月談》撰文指出,奧巴馬撤走駐伊美軍,主要有三大考慮,首先是表明信守競選承諾,為明年競逐連任拉票;其次是削減龐大的軍費開支;三是支援更令美國頭痛的阿富汗戰場。


增兵科威特防伊朗

美國共和黨人批評,奧巴馬與伊拉克政府談判失敗,導致美軍需全面撤離,是領導失敗。但楊民青強調,不應將撤軍視作奧巴馬的無奈之舉。他指出,美國已承認在撤離伊拉克後,將有4000人進駐科威特,這顯示美國將來可能通過其他形式加強在中東的存在。


除了應對中東地區的敵對國家伊朗和敘利亞外,美國還要一如既往擠壓俄羅斯等國的戰略空間。楊民青認為,從近月美國官員講話中,可窺見美國在波斯灣地區構造一個新的防衛結構﹕今年9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防長帕內塔在紐約會晤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官員,提出美國希望與這些國家組建更牢固的多邊安全聯盟。不久前美國中央司令部參謀長霍斯特說,美國將幫助海合會訓練軍隊,舉行聯合演習,以整合地區資源,加強盟友戰力。


回頭看伊拉克,小布殊當年一意孤行入侵,外界普遍認為真正動機是加強控制當地石油資源。印度前駐伊拉克大使卡爾哈近日便指出,美國已在伊拉克花了萬億計美元,即使撤走軍隊,亦不會完全放棄這塊「肥肉」。然而伊拉克人在利字當頭的現實下,未必完全買美國的帳,2009年伊拉克兩次油田招標後,中國中石油集團成為在伊拉克運營的最大外國能源公司。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