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金正日猝逝引發各方對兩韓統一的可能性的臆測。專家指出,朝鮮半島若要實現統一,以中港「一國兩制」模式逐步融合,將比東西德快速合併成本為低,但恐惹主權從屬爭議。
美國彼得遜國際經濟研究所專家諾蘭(Marcus Noland)指出,兩韓統一的成本多少,關鍵在於融合的速度與廣度,及統一後政府能否控制人口與資金流向,差異可由數百億至逾萬億不等。以德國為例,1990年時東德人口為西德的四分一,西德的人均收入則比東德高4倍,兩國即時合併,社會衝擊雖大,但仍可處理;相比下,朝鮮人口達韓國一半(2500萬),但韓國人均收入卻較朝鮮高17倍,意味收窄兩地經濟巨大落差需付出極大代價。採用德國模式,雖可迅速改善朝鮮經濟環境,但隨着貧窮人口湧入富裕南方,南方資金則大舉流向經營成本較低的北方,最終可能拖垮韓國經濟增長。研究員指若兩韓以德國模式統一,25年後的南方人均GDP,會比沒有統一少20%。
限制人口資金流動成關鍵
高盛經濟師Goohoon Kwon在2009年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兩韓以「一國兩制」模式統一,容許統一後國內同時存在兩種政治及經濟模式、限制國內人口和資金遷移,統一成本將是最低,若管理得宜,統一後兩韓在30至40年內發展,甚至可超越法德以至日本。「一國兩制」模式的好處,是可先逐步改善朝鮮落後的基建、融入環球經濟巿場。但一國兩制將帶來兩國從屬問題,若朝鮮接受韓國大舉投資,必削弱朝鮮領袖權力的合法性,有如從屬於韓國,朝鮮統治集團恐不願接受。另外,雖然朝鮮年青勞動人口湧入,可改善韓國人口老化問題,但同時朝鮮勞工將推低韓國低技術工人收入,加劇貧富懸殊,兩地人民的歧見亦可令社會緊張。
美國彼得遜國際經濟研究所專家諾蘭(Marcus Noland)指出,兩韓統一的成本多少,關鍵在於融合的速度與廣度,及統一後政府能否控制人口與資金流向,差異可由數百億至逾萬億不等。以德國為例,1990年時東德人口為西德的四分一,西德的人均收入則比東德高4倍,兩國即時合併,社會衝擊雖大,但仍可處理;相比下,朝鮮人口達韓國一半(2500萬),但韓國人均收入卻較朝鮮高17倍,意味收窄兩地經濟巨大落差需付出極大代價。採用德國模式,雖可迅速改善朝鮮經濟環境,但隨着貧窮人口湧入富裕南方,南方資金則大舉流向經營成本較低的北方,最終可能拖垮韓國經濟增長。研究員指若兩韓以德國模式統一,25年後的南方人均GDP,會比沒有統一少20%。
限制人口資金流動成關鍵
高盛經濟師Goohoon Kwon在2009年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兩韓以「一國兩制」模式統一,容許統一後國內同時存在兩種政治及經濟模式、限制國內人口和資金遷移,統一成本將是最低,若管理得宜,統一後兩韓在30至40年內發展,甚至可超越法德以至日本。「一國兩制」模式的好處,是可先逐步改善朝鮮落後的基建、融入環球經濟巿場。但一國兩制將帶來兩國從屬問題,若朝鮮接受韓國大舉投資,必削弱朝鮮領袖權力的合法性,有如從屬於韓國,朝鮮統治集團恐不願接受。另外,雖然朝鮮年青勞動人口湧入,可改善韓國人口老化問題,但同時朝鮮勞工將推低韓國低技術工人收入,加劇貧富懸殊,兩地人民的歧見亦可令社會緊張。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