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成交進一步萎縮,而且波幅也縮窄,反映買賣雙方並不積極,欠缺啟示。既然如此,還是只宜小注為上。至於短線而言,不妨留意中國龍工(3339),該股走勢上呈小雙底回升形態,現價2.66元,仍處近期低位水平,買入相當安心。更重要的是該股估值吸引,現價明年預測市盈率只有5.2倍,隨着市場對機械需求回升,預料可有助該股的估值有所提升,中短線可先博重上3元關。
機械需求回升 市盈率僅5.2倍
過去半年,龍工走勢相當疲弱,主要原因是行業陷入低迷及訂單前景悲觀,以致基金不斷拋售。無疑,行業訂單增長確是放緩,但據業界資料顯示,重型機器行業有見底回升迹象,同業中聯重科(1157)早前公布第三季業績,就顯示了業績增長按季回升。至於龍工本身,也在7月的訂單增長有所提升。早前鐵路部再啟動融資渠道,在資金逐步到位後,基建機器生產商明年訂單情况料進一步改善;其次,中央多番強調落實保障房的建屋目標,均有利整體行業的境况。因此,龍工最差的時刻或已過。
事實上,過去10年間機械行業年均增速超過25%,高速增長的後遺症,是中低端產品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在內地基建投資減速的情况下,將影響該行業的發展。雖然前景存在不確定性,但股價跌至谷底,便有大股東和基金出手買貨,即反映估值已屆相當吸引的水平。上月底,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便以每股平均價2.508元,增持387萬股龍工,持股量由4.93%回升至5.02%,因此,2.5元水平可視為該股近期的主要支持位。
筆者不經不覺在《明報》工作了超過5年,由最初專發掘細價冷門股的《冷吼熱炒》,至今日以專攻較大市值的《實力取勝》,還有逢周一有份參與的《股市攻略》,在《明報》投資版算是扮演了一個角色。至於成績,也算不過不失,筆者自覺也有所交代。不過,畢竟5年了,是轉換環境的時候了,這是筆者告別《明報》讀者的最後一篇拙文,先謝各位過往的鼎力支持,稿不在人在,日後江湖再見。
明報記者 陳承龍
機械需求回升 市盈率僅5.2倍
過去半年,龍工走勢相當疲弱,主要原因是行業陷入低迷及訂單前景悲觀,以致基金不斷拋售。無疑,行業訂單增長確是放緩,但據業界資料顯示,重型機器行業有見底回升迹象,同業中聯重科(1157)早前公布第三季業績,就顯示了業績增長按季回升。至於龍工本身,也在7月的訂單增長有所提升。早前鐵路部再啟動融資渠道,在資金逐步到位後,基建機器生產商明年訂單情况料進一步改善;其次,中央多番強調落實保障房的建屋目標,均有利整體行業的境况。因此,龍工最差的時刻或已過。
事實上,過去10年間機械行業年均增速超過25%,高速增長的後遺症,是中低端產品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在內地基建投資減速的情况下,將影響該行業的發展。雖然前景存在不確定性,但股價跌至谷底,便有大股東和基金出手買貨,即反映估值已屆相當吸引的水平。上月底,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便以每股平均價2.508元,增持387萬股龍工,持股量由4.93%回升至5.02%,因此,2.5元水平可視為該股近期的主要支持位。
筆者不經不覺在《明報》工作了超過5年,由最初專發掘細價冷門股的《冷吼熱炒》,至今日以專攻較大市值的《實力取勝》,還有逢周一有份參與的《股市攻略》,在《明報》投資版算是扮演了一個角色。至於成績,也算不過不失,筆者自覺也有所交代。不過,畢竟5年了,是轉換環境的時候了,這是筆者告別《明報》讀者的最後一篇拙文,先謝各位過往的鼎力支持,稿不在人在,日後江湖再見。
明報記者 陳承龍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