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昨日約見電子傳媒,點名批評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的身分認同民調,指民調設計將「中國人」和「香港人」對立「不科學」及「不合邏輯」,更反建議鍾應改問對「中國人」和「英國人」的身分認同。鍾庭耀回應,歡迎外界就民調設計展開討論,但希望是學術討論,不涉政治考慮。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黃偉國則批評郝鐵川干預學術自由(見另稿)。
港大民研本月中以電話訪問市民對「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身分」、「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亞洲人身分」及「世界公民身分」等的認同感。有關民調1997年8月展開,至今做了47次。前日公布的最新結果顯示,香港市民最認同「香港人」的身分,只有16.6%市民願自稱「中國人」,比率12年新低。
郝鐵川昨突邀本港多間電視台會面,開始時他拿出聲明朗讀,批評鍾庭耀在民調上把「香港人」與「中國人」並列,只讓港人選其中一個,是「不科學」及「不合邏輯」,「回歸後,港人已無異於同時承認是中國人……香港不是一個獨立政治實體,不是中國人,請問是哪一國的人?」
「不如問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
他建議鍾庭耀應改問受訪者「現在你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但當被問到是否認為民調有政治目的,以及應否停做,郝鐵川則拒絕評論。
鍾庭耀反駁,早於1980年代,已有本地社會學家採用以「香港人」及「中國人」身分對立的研究方法,港大民研多年來大幅改良研究方法,亦歡迎其他機構加入「英國人」或其他身分作測試,以比較結果。他解釋,不管是殖民地或「一國兩制」時代,香港都是中國領土一部分,港大民研在資源許可下就國家民族問題做意見調查,順理成章,身分認同感亦是社會研究重要一環。
鍾庭耀﹕只要不涉政治 歡迎討論
鍾又稱,由於「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及「中國的香港人」四者或有意識重疊,民研後來改良,利用0至10分的評分準則,測試市民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認同程度。
鍾庭耀強調,歡迎就調查方法作學術討論,但「最好是保留在學術討論的層面」,不應涉及政治目的及考慮。
港大民研過去也曾引起政治風波,當年鍾庭耀在報章撰文,稱時任特首董建華於1999年透過第三者,要求他停止調查董的民望及政府信譽。港大其後發現,時任港大校長鄭耀宗與時任特首辦高級特別助理路祥安會面後,曾要求時任副校長黃紹倫向鍾庭耀施壓,涉干預學術自由,鄭耀宗最後辭職。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港大民研本月中以電話訪問市民對「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身分」、「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亞洲人身分」及「世界公民身分」等的認同感。有關民調1997年8月展開,至今做了47次。前日公布的最新結果顯示,香港市民最認同「香港人」的身分,只有16.6%市民願自稱「中國人」,比率12年新低。
郝鐵川昨突邀本港多間電視台會面,開始時他拿出聲明朗讀,批評鍾庭耀在民調上把「香港人」與「中國人」並列,只讓港人選其中一個,是「不科學」及「不合邏輯」,「回歸後,港人已無異於同時承認是中國人……香港不是一個獨立政治實體,不是中國人,請問是哪一國的人?」
「不如問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
他建議鍾庭耀應改問受訪者「現在你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但當被問到是否認為民調有政治目的,以及應否停做,郝鐵川則拒絕評論。
鍾庭耀反駁,早於1980年代,已有本地社會學家採用以「香港人」及「中國人」身分對立的研究方法,港大民研多年來大幅改良研究方法,亦歡迎其他機構加入「英國人」或其他身分作測試,以比較結果。他解釋,不管是殖民地或「一國兩制」時代,香港都是中國領土一部分,港大民研在資源許可下就國家民族問題做意見調查,順理成章,身分認同感亦是社會研究重要一環。
鍾庭耀﹕只要不涉政治 歡迎討論
鍾又稱,由於「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及「中國的香港人」四者或有意識重疊,民研後來改良,利用0至10分的評分準則,測試市民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認同程度。
鍾庭耀強調,歡迎就調查方法作學術討論,但「最好是保留在學術討論的層面」,不應涉及政治目的及考慮。
港大民研過去也曾引起政治風波,當年鍾庭耀在報章撰文,稱時任特首董建華於1999年透過第三者,要求他停止調查董的民望及政府信譽。港大其後發現,時任港大校長鄭耀宗與時任特首辦高級特別助理路祥安會面後,曾要求時任副校長黃紹倫向鍾庭耀施壓,涉干預學術自由,鄭耀宗最後辭職。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