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通脹未退 政策難大鬆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02日 21:35
2012年01月02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新年的節日效應提前釋放,帶動內地2011年最後一個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50以上(圖1),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的49.1,顯示經濟放緩步伐趨穩。但上月PMI中,反映生產成本的購進價格分類指數反彈近3個百分點(圖2),意味着通脹壓力仍未消除。內地財金官員及學者均指出,2012年控制物價不可掉以輕心,貨幣政策難以大為放鬆。


PMI購進價格分類指數12月報47.1,較11月回升2.7個百分點,終止了連續3個月的跌勢。負責統計的中國物流與採購協會指出,數據表明物價回落的速度減慢,尤其是農產品價格出現反彈迹象,當中農副食品加工及食品製造業購進價格指數回升較明顯,12月較11月上升8.2個百分點至49.8。


中信證券:油價回升 令物價難跌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相信,12月原油及部分原材料價格回升,亦是購進價格指數反彈的原因。購進價格指數反映的是企業購買原材料、燃料等生產要素時,所支付價格的變動趨勢,生產環節成本上升,企業勢必會將此影響轉嫁於消費者,最終導致整體物價上漲。


以紐約期油為例,去年10月初歐債危機高峰時,每桶一度跌至75美元。但自11月中以後,已回升至接近100美元一桶,而且居高不下,上周五收報98.83美元。


發改委主任:物價上升壓力仍大

內地官方媒體新華社引述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認為,從內部環境看,2012年中國經濟的風險除了需求增長放緩,物價上漲的壓力也仍然較大(見表)。


另外,發改委宏觀院副院長王一鳴亦表示,目前物價回穩的基礎不是很牢固,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依然存在,所以貨幣政策不能轉向寬鬆。


作為中國經濟金融核心決策部門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亦表示,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不發生大變化的情況下,2012年不對宏觀政策做方向性調整。


衡量通脹水平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價格(PPI)的增幅,於2011年7月同時見頂回落,當中反映企業生產成本的PPI下滑幅度更是較CPI明顯,由7月的7.5%降至11月的2.7%。但即使是生產成本壓力下降,從過去20多年的趨勢而言,中國向來是易通脹難通縮。除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隨後的幾年,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一年外,其餘時間內中國一直處於通脹下。


除了發改委擔憂通脹,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接受《新世紀》雜誌訪問時亦表示,對抑制通脹的緊迫性不像2011年年初那麽高,但當中也有不確定的因素,故對於抑制物價上漲過快不能放鬆。


明報記者 鄧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