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進入2012年,內地最受關注的事件之一,就是《求是》雜誌關於道德評價的文章所引起的廣泛關注和爭論。
中共中央理論刊物《求是》在今年第一期發表題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階段道德狀况》一文,文章開宗明義提出:「當前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是應該怎樣評價我國現階段的社會道德狀况,道德總體上是進步的,還是退步的?」而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我國道德狀况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
高層憂研判動搖統治
文章發表後,立即引起媒體和網民的高度關注和爭論。內地著名網站新浪網自1月3日5時42分轉載該文,至當晚10時,已有逾3.2萬條評論,至本文發稿時,仍為論壇熱帖之首。由於與很多民眾的直接感受不同,文章受到網民質疑甚至激烈抨擊。有分析認為,一場有關道德問題的大討論即將在新的一年再掀高潮。有內地媒體亦稱:「道德新年,成了全社會的期許。」
值得注意的是,《求是》這篇文章將社會道德狀况的評價上升到政治高度,文章提出:「這個問題已經超出單純道德評價的範疇,涉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成就的評價。」
有分析指出,儘管中共十六大以來,進一步加大了思想道德建設的力度,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更被認為是中央「重視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新的里程碑」。但高層顯然有意見擔心對道德滑坡的嚴峻研判會導致對中共領導、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改革開放的質疑甚至否定。《求是》文章釋放的就是這種信號。
爭論反映社會滿焦慮
內地社會對道德狀况的研判一直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認為道德滑坡嚴重,且普遍存在於社會中;另一種認為道德問題確實存在,但只是局部問題。這一爭論反映內地社會對道德滑坡的普遍焦慮。《人民日報》在去年12月30日一組宣傳道德模範文章的「編者的話」中就坦言:「從來沒有哪一天,我們像今天這樣對社會道德充滿焦慮。」
鍾鳴九
中共中央理論刊物《求是》在今年第一期發表題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階段道德狀况》一文,文章開宗明義提出:「當前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是應該怎樣評價我國現階段的社會道德狀况,道德總體上是進步的,還是退步的?」而作者給出的答案是:「我國道德狀况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
高層憂研判動搖統治
文章發表後,立即引起媒體和網民的高度關注和爭論。內地著名網站新浪網自1月3日5時42分轉載該文,至當晚10時,已有逾3.2萬條評論,至本文發稿時,仍為論壇熱帖之首。由於與很多民眾的直接感受不同,文章受到網民質疑甚至激烈抨擊。有分析認為,一場有關道德問題的大討論即將在新的一年再掀高潮。有內地媒體亦稱:「道德新年,成了全社會的期許。」
值得注意的是,《求是》這篇文章將社會道德狀况的評價上升到政治高度,文章提出:「這個問題已經超出單純道德評價的範疇,涉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成就的評價。」
有分析指出,儘管中共十六大以來,進一步加大了思想道德建設的力度,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定,更被認為是中央「重視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新的里程碑」。但高層顯然有意見擔心對道德滑坡的嚴峻研判會導致對中共領導、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改革開放的質疑甚至否定。《求是》文章釋放的就是這種信號。
爭論反映社會滿焦慮
內地社會對道德狀况的研判一直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認為道德滑坡嚴重,且普遍存在於社會中;另一種認為道德問題確實存在,但只是局部問題。這一爭論反映內地社會對道德滑坡的普遍焦慮。《人民日報》在去年12月30日一組宣傳道德模範文章的「編者的話」中就坦言:「從來沒有哪一天,我們像今天這樣對社會道德充滿焦慮。」
鍾鳴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