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任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5年的高靜芝將於本月中正式卸任。回顧由2001年起出任委員至今合共十載,經歷董建華和曾蔭權兩屆政府,嘆謂「我只知第一屆成立婦委會,第二屆想『摺埋』婦委會」。卸任在即,高靜芝批評政府在推動婦女事務上採不合作態度,單是提高政府內部女性比例便拖了10年才達標。
高靜芝卸任前夕接受訪問,甫開口便談八卦,「八卦陰陽設計很平衡,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社會亦應男女性均衡參與。」然而高靜芝觀乎政府多年,一直採取拖字訣。
在婦委會10年工作,高靜芝坦言政府婦女政策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長遠規劃」。
「頭痛醫頭 無長遠規劃」
高靜芝指出,每每到發生家庭慘劇,社會才會稍為討論婦女問題,但都不持久,而最令她不滿的還是政府部門的態度。她舉例,婦委會成立之初,已要求在政府委任成員的諮詢及法定組織中,增加女性參與率,當時參與率為19%;拖至04年,政府將目標定於25%;至06年該會提出增至30%,但拖拉至2010年才應允。
根據民政事務局資料,現時整體平均女性參與率雖達標,但仍有149個組織的女性參與率低於三成,「好像大學校董會,無理由沒有女性﹗」
指董關心 較少見曾
至於婦委會編製的「性別觀點主流化檢視清單」,高靜芝指清單有助政府部門檢視如何考慮女性角度,例如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透過清單察覺女士兼職居多,便考慮在加入為兼職人士提供半額津貼等。不過,她無奈指清單每年僅有約5個政府工作範疇採用,「政府應該將其制度化(必須使用清單),自動自覺去做﹗」
至於任期中最難忘是特首曾蔭權2006年施政報告宣布考慮成立「家庭事務委員會」,合併婦委會、青年事務委員會和安老事務委員會,變相想「摺埋」婦委會,有幸當時婦女組織群起反對而未有成事。
對於曾特首對婦委會的支持,高靜芝說這些年來,只曾在研討會上短暫見過曾蔭權兩次,有別「以前董生不時會找主席問問有什麼要幫忙」。
卸任在即,高靜芝最期望政府為婦委會設立獨立秘書處,並在18區成立婦女發展中心,支援新移民婦女、單親家庭等,亦希望政府撥款成立婦女發展基金。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