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基金虧損巨 制度須調整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09日 06:35
2012年01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管理資產規模縮水逾3000億元、淨值不足1元的基金超六成,在經歷了A股史上第3熊的年份後,內地基金業留給投資者的是「一地雞毛」。


華寶興業基金日前宣布暫不參與新股發行的「遊戲」,這一「知恥後勇」的姿態為其賺足眼球。但業內人士表示,只要監管方不對當下基金治理的制度設計做出調整,各大基金管理公司就不可能真正將基金業績和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顧成本 狂追新股

基金業績慘淡,與其不顧成本狂追新股的策略有密切關係。據初步統計,去年發行的新股中,基金公司買走了近35%。但截至2011年末,逾7成新股已然宣告破發(跌破發行價)。


在「散戶」不願再為「三高」發行買單之下,更為「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卻用股民的錢捧出一個又一個的億萬富翁,這無疑讓投資者極為不滿。


華寶興業宣布暫停新股IPO詢價業務,讓媒體歡呼:基金終於開始代表投資者發出聲音,並維護自身利益。但事實上,此舉只是基金公司安撫投資者的權宜之計。因為,基金公司目前的收入是按照既定比例提取管理費,和業績無關。在此制度設計下,基金重視的是資產規模的擴張,而非投資者利益。


沉迷概念 豪賭上癮

除了瘋狂的「打新」,基金的「大方」在其對概念的炒作和豪賭中也顯露無疑。當「旱澇保收」的管理費免去了後顧之憂,各個基金對風險的控制就屢屢成為笑料。


2011年裏,雙彙發展、華蘭生物和紫鑫藥業等一系列「地雷股」接連爆炸,而每次必有基金中招。有投資者嘲諷說,「究竟什麼樣的調研和跟蹤水平才能創造如此神迹?」


臨近年末,大成基金的「落難」更是重創了內地股民對機構投資者的信心。


面對重慶啤酒開發乙型肝炎治療性疫苗,這樣一個在內地資本市場已炒了十餘年的概念,大成基金選擇跟風,並安排旗下9隻基金重倉持有重慶啤酒。


但年底公告的資料卻顯示,重慶啤酒研製的疫苗治療乙肝的效果與白開水相差無幾。一時間,概念破滅股價夭折,大成基金成為笑柄。


制度缺陷 亟待彌補

慘淡的業績拙劣的表現,讓愈來愈多的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遠離基金。業內人士表示,內地基金業要繼續做大做強,制度上的改變勢在必行。


首先,「大鍋飯」式的考核機制須打破。其次,對基金「穩定市場」的要求需調整。在其他機構可以隨時進出市場,但基金須持有60%倉位墊底支撐的安排下,一旦遇熊必虧無疑。


此外,基金與渠道之間的利益分配也須釐清。目前,在基金發行的產業鏈中,銀行依靠渠道資源分走半數收益,券商靠交易佣金賺得盆滿鉢滿,這些卻大增基金的運營成本。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