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如當初不是我影響他們,他們的人生就不會因此改寫,這是我最遺憾的事。」昔日的邊緣青年李文浚,幸得社工協助,臨崖勒馬,但遺憾經他「介紹」而走上歪路的好友未如他幸運,部分仍每日與毒品、監獄、惡勢力周旋。對於現時誤入歧途的年輕人,他寄語:「生命真的只有一次機會,行錯一次就一世,勿令自己後悔自己做過的事。」
中三時曾聯群結黨,流連街頭撩事鬥非的李文浚,現已26歲,他從容向記者重述往事時坦言,自己是朋輩中第一個誤入歧途,亦是第一個浪子回頭的人,可惜身邊6、7名經他「過手」而走上歪路的好友,部分卻未能重回正軌。其中一名年青力壯的好同窗,更因染上毒癮,變得骨瘦如柴,「差點認不出來」,至今已失去聯絡,亦得悉部分朋友現在仍與惡勢力為伍,出入監牢,令他非常遺憾。
曾帶壞好友 憾未一起回正軌
直至4年多前,李加入電視台工作,巧遇曾協助自己的社工,獲介紹成為青協義工,更於去年開始,聯同數名社工,帶領50多名荃灣區的邊青進行「邊講邊聽」計劃,以多媒體手法,從青年人視角看社會問題。身兼短片導演及導師的李文浚發現,青年從演出短片所得到的,有別於其他活動:「雖然不是什麼大製作,但見到自己或朋友於短片出現,發覺當演員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所得到的滿足感和優越感和他們日常參與的活動很不同。」
他亦樂與他們分享喜悅:「最高興就是看到他們的笑容,能令他們從拍攝中得到快樂,真的很難得。」見到有參加者在facebook分享自己參與的短片,他說,旁人可能只會覺得這班青年「玩嘢」,但他卻看到他們的自信,以及與對方建立的尊重:「有些人會覺得這班細路已經無得救,但在我眼中,他們非常受教,很樂意接受我的指導和意見。」
讓青年當演員 予滿足優越感
年輕人難免感到迷惘,但只要遇到一個機會、一位伯樂,人生就可以改寫,作為過來人的他身同感受:「旁人或會覺得他們粗魯,而事實上是這些人沒有用心去接受他們。」
除了當青協義工,他亦利用公餘時間進修電影相關的學位課程,他直言白天上課、晚上上班的生活「其實很累」,但仍希望能盡力為父母達成「戴四方帽」的心願:「人長大了,才發覺自己真的很需要家。」他下月將踏入人生新階段,與女友註冊結婚。談到新年願望,他希望將來成為紀錄片導演,亦計劃修讀社工碩士,與青年人及社會分享自己的經歷。
明報記者 黎嘉愉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