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甄啟智在金融相關行業工作已逾17年,他形容,以「明、慎」為理念的中信證券和自己一貫的謹慎風格一拍即合。他和基金管理團隊負責的「中國香港龍頭基金」去年表現不俗,跑贏國企指數超過10個百分點,制勝之道在於年中及時「止跌」。既然以謹慎為宗旨,甄啟智對今年的大市又有何看法及策略部署?
「我們預計今年會是波動市,不過相信短期不會出現股災,股市全年可能有一成左右的升幅,但很難創下金融海嘯之後的新高。」
今年港股料升一成
甄啟智坦言,龍頭基金在牛市中的表現一向不算突出,不過「熊市真正是看本事」。翻查資料,龍頭基金自2009年下半年成立以後,重點關注風險控制,在國企指數大跌21%的去年下半年,基金總資產僅下跌4.12%,表現可圈可點。
基金以長期增值為目標,甄啟智認為,「如果在市場下行周期中能做得好、降低損失程度,長期而言帶來的回報,比牛市上升的貢獻還要高。」
他強調,市况波動之下,不宜使用「Buy and Hold(購買-持有)」策略,要自下而上、關注企業基本要素的變化,勤作部署。不過在他看來,謹慎不意味一味投資防守型行業,「由於經濟前景不穩,防守型行業去年跑贏大市,像公用股一類的股票升了不少。」
他特別指出,香港目前有一些估值明顯高於歷史水平、市盈率達到30倍以上的消費股。他認為,在中央銀根短期大幅放鬆可能性低、資金來源有限的情况下,一旦市場有利好消息,這些高估值消費股的熱度就可能降低。「未來3年可預見將有明顯的租金、人工上漲,作為消費股,這麼高的市盈率,我們很懷疑它是不是可以維持的。」
除此之外,他也不看好如紡織業一類的低利潤率的工業股。他認為,此類企業和出口緊密相關,今年除外圍經濟不樂觀之外,也是各國選舉集中的年份,政治因素影響之下,地方保護主義的熱潮可能使這類行業更易受打擊。
他還認為,未來幾年是中國低附加值類製造業的發展瓶頸。「內地的製造行業面臨一個必然的轉型過程,就和香港80年代的業務多元化、生產內陸化、附加值提高的變化一樣,無法適應的企業就會失去競爭力。」
明報記者 杜婧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