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監管嚴 人幣業務分流星洲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21日 06:35
2012年02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享有人民幣結算中心的地位,但監管操作繁複,令到部分客戶轉投新加坡進行人民幣交易。東亞銀行(0023)副行政總裁李民斌指出,有客戶因為新加坡對人民幣業務文件要求較香港金管局簡單,選擇在當地進行人民幣交易。有銀行界人士坦言,去年第4季開始個別客戶會轉移到新加坡進行交易,銀行把人民幣資產於新加坡入帳,亦比較靈活。


新加坡是香港的競爭對手,每年皆有不少企業選擇到當地上市或發債集資,部分原因是當地的審批較香港來得靈活快捷,新加坡亦覬覦人民幣業務中心的位置。李民斌昨日在東亞業績記者會後表示,東亞在海外的人民幣業務,隨着人民幣國際化而迅速拉動,而目前東亞的新加坡業務之中,人民幣資產正在快速增長,目前佔總資產15至20%。


「有案例部分客戶會選擇在新加坡做(人民幣交易)……香港金管局(文件要求)很嚴,新加坡比較簡單。」李民斌坦言,新加坡的人民幣業務限制較香港少,撇除中資在新加坡註冊的企業外,部分亦是因為企業嫌香港方面在文件要求上較繁複,故選擇在新加坡進行交易。他表示,業界一向有就包括人民幣業務等銀行業務向金管局進行溝通,當局稱會考慮和研究。


東亞新加坡人幣資產急增

內地打造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一直以香港為試點,雖然存款已接近6000億元人民幣,在投資等領域上香港亦享有先行先試的先機,但金管局亦顧忌人民幣業務發展過分迅速。主要是因為人民幣未享自由兌換,內地資本帳未開放,一旦本港銀行體系之中的人民幣資產過大,隨時會影響港元及美元的流動性,故在人民幣貿易結算兌換、流動性要求,都較港元或其他外幣設下更大限制,實現在未平倉限額、流動比率的要求之上(見表)。


去年7月本港貿易結算有關人民幣匯款總額亦曾大幅下跌(見圖),業界指是因為人行6月發出文件,要求境外銀行只能辦理內企在貿易項目下的人民幣購匯。


企業轉往星洲 因不想向金管局報告

有中資銀行主管指出,去年第4季開始出現,企業較傾向轉到新加坡進行例如外匯的調期交易,銀行亦可把交易於新加坡入帳,如果是一般的人民幣貿易結算則仍願意在香港進行,「但有些銀行和企業寧願在海外平台進行(人民幣交易),至少不用向金管局報告。」他舉例指金管局就人民幣未平倉淨額上限的限制,亦是銀行發展人民幣業務的限制之一,金管局於上月把上限由10%提升到20%(見表),他相信部分原因是看到其他市場積極搶奪人民幣業務,故當局酌量放寬。


明報記者 李家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