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食安中心研究:砒霜含量 粗米飯高白米飯一倍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21日 08:35
2012年02月21日 08:3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食物安全中心研究顯示,本港日常食品中,通菜、鹹蛋和蠔含無機砷(俗稱砒霜)最高,但港人經進食攝入的砒霜則大部分來自米飯,其中被視為有益健康的粗磨米飯砒霜含量更是白米飯的兩倍,要以1份米混6份水煮飯,待飯熟後倒去多餘的水才能有效清除近一半砒霜。
通菜鹹蛋蠔含最多砒霜
食安中心總膳食研究顯示,一般港人每日經飲食攝入無機砷的分量為每公斤體重0.22微克,屬中等,攝入量最高年齡群是60至69歲男性,達0.46微克,但仍低於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訂立的「無機砷的基準劑量可信限」下限,即3微克,若每日攝入每公斤體重3微克的無機砷,保守估計可令患上肺癌的可能提高0.5%。
港人攝取量未過世衛標準
中心檢測150種共600個食品混合樣本,發現半數含無機砷,其中以通菜、鹹蛋和蠔含量最高,平均每公斤含58至74微克不等,有通菜樣本甚至驗出含120微克無機砷(見圖),但仍低於本港相關法定標準(每公斤含1.4毫克)。
港人從飲食中攝入的無機砷,54%來自米飯等穀物食品,無酒精飲料、蔬菜、魚類海產則分別佔13%、10%和8%。
粗磨米飯的無機砷含量(每公斤含43微克)差不多是白飯(每公斤含22微克)的兩倍,中心分析食用粗磨米飯(包括粥)的人,一般食量者每日單從粗磨米飯攝入的無機砷為每公斤體重0.06微克,食量高者則為0.18微克,中心坦言「從食物安全和營養角度而言,現有資料並不能分析進食粗磨米飯的好處和風險」,而且無機砷是誘發癌症的重要因素,應致力減少攝入量,但現階段未有充分理據建議市民改變飲食習慣。
中心籲市民徹底洗米
食物含無機砷主要因水源和泥土受工業污染所致,針對米飯含無機砷問題,中心建議市民煮飯前應徹底洗米,但卻不要過度清洗以致營養流失,並要倒去洗米水。國際組織食物污染物法典委員會今年亦會開會研究為米設砷含量上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