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外國的救護車救護員奉召到場時,會檢查病人是否有中風徵狀,包括說話是否口齒不清、笑起來嘴部有否變歪、手腳郁動是否不靈活,若有任何一種中風徵狀,便會即時通知醫院接收中風病人,醫院會安排電腦掃描機,節省病人等候檢查時間,爭取在「黃金3小時」內為病人注射溶血劑。
倡7急症醫院設24小時中風服務
醫管局中風治療服務中央委員會主席李頌基表示,本港救護車指引要將病人送往區內就近急症室,但現時除伊利沙伯醫院外,其餘14間急症醫院均沒有24小時中風服務,要中風病人跨區救治,如由屯門送往伊利沙伯醫院,路程遙遠病人也會有風險,故現時仍未是合適時機建議消防處救護員學習分流中風病人。
但委員會計劃向醫管局建議在另外7間急症醫院,包括威爾斯、聯合、瑪麗、瑪嘉烈、東區、屯門及廣華醫院設立24小時中風服務,屆時醫管局便可向消防處救護員會提出有關分流中風病人的建議。
消防處救護員會主席陳仕祺認為,由救護員分流中風病人,再通報醫院及早準備,對病人有利,支持醫管局在資源許可情况下,在更多急症室設立24小時中風服務。他又認為,要落實分流對救護員而言並不困難,因為中風病徵相當明顯,救護員透過培訓後很容易判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