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藥後駕駛」害己害人,有研究發現,一成因車禍入院的司機曾服食毒品,當中以服食俗稱「K仔」的氨胺酮最普遍,而25歲以下年輕司機有較強的吸毒傾向。報告又發現,交通意外發生的高危時間,是在周一至周五午夜到清晨時分。政府正研究對藥駕司機加強罰則,以及授權警方替可疑司機作行為測試。
研加罰則 警測行為
香港《醫學期刊》發表報告,研究在2007年共395名因車禍被送至創傷中心及急症室的司機,進行兩項尿液測試,化驗曾否服食「K仔」氨胺酮及較重型的毒品可卡因等。結果發現,一成司機被驗出曾服至少一種毒品,當中12人曾吸食多於一種毒品,7人更曾吸食三種以上。
報告指出,吸食毒品嚴重危害司機的精神及判斷力,危害路面安全,「藥後駕駛」已成為本港必須正視的社會問題。
濫藥司機近半服K仔
報告又發現,出現車禍的高危時間,七成發生在周一至周五,而在凌晨零時至早上7時59分發生的則佔兩成,相信和深宵的娛樂活動如飲酒跳舞等有關。逾九成發生車禍的司機屬男性,但年紀較輕的組群較易發生意外,16%車禍司機年齡少於25歲,相信與駕車經驗尚淺及愛好娛樂活動有關。在「藥後駕駛」的司機中,45%被驗出曾服用「K仔」,反映「K仔」已成最常被吸食的毒品。
回應 (0)
2024年08月29日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