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船長詹其雄終於可以回家了,對於日方今次態度軟化,一般多認為是中方的壓力奏效,溫總嚴厲警告加上扣查4名日本人,成了壓斷駱駝脊樑的最後兩根稻草。其實還有很多「稻草」是無形的,其中美國扮演的角色也十分關鍵。不過,經此一役,中方對東海的「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立場可能會微調。
不排除美曾向日施壓
對於美國的角色問題,一種說法是日方今次是等到美國官員開腔確認「釣魚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才肯放人,實際上是成功把美國拉入了中日間的紛爭,因此,詹其雄其實是日方要挾美國的牌;但美國重申對釣島主權歸屬「沒有立場」,奧巴馬與菅直人會面時也避談釣島爭執,反而大談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於是,就有了第二種說法,即溫總在紐約的嚴辭警告,不僅是說給日本人聽,也令美國人感覺到事態嚴重,不排除是透過美方向日本施壓。
以上說法都說明中美關係現時的重要,南海、黃海和東海,不管中國的對手是哪個國家,都在與背後的美國打交道。正如溫總見奧巴馬時所說,「中美關係已經超出兩國範疇」。
實質利益前不能手軟
對於今次對日交鋒,中方有很多經驗教訓可總結。正如北京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周永生教授所言,在國家實質利益方面,絕對不能手軟和退讓,不能因「照顧大局」而不顧實質利益,「不顧實質利益,等於已經沒有大局」。
在日本扣留中國船長後,中方採取的第一個實質動作,就是推遲中日有關合作開發東海油氣田的談判,顯示中方在此立場上有轉軚的迹象。內地已有學者提出,鄧小平1980年代提出「擱置主權,共同開發」時,還說了「讓下一代人來解决」,現在過去已經不止一代,中國應該有「新的智慧」。雖然目前要中央高調宣布改變此政策並不現實,但從溫總今次在聯合國大會上關於「在涉及主權、統一及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中國決不退讓,決不妥協」的宣示,不排除至少在東海,對「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立場會作相應調整,這才是日本夢魘的開始。
孫嘉業
2022年12月16日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