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政府研私院限收內地產婦長青網文章

2011年03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3月31日 08:59
2011年03月31日 08: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面對來年「龍年效應」,本港婦產科服務隨時因內地產婦增加而被攻陷,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承認,有必要探討可否限制接收內地產婦數目,以及私家醫院如何控制產科服務量。局方將於明日及下周分批約見公、私院相關醫生商討對策,包括由私家醫院先行調校接收內地產婦數額,仁安醫院昨率先表態,可按去年水平為接收內地孕婦名額「封頂」。

根據統計處資料,去年本港88,495個新生嬰中,40,648個由內地婦所生,當中八成嬰兒的父母均不是港人。今年內地婦來港產子數目持續上升,首季未過,4間公立醫院包括廣華、瑪嘉烈、威爾斯及屯門醫院的內地產婦預約期至11月已滿額。

部分私院接生 5年增3倍

屯門醫院婦產科主管歐陽錦全指出,該院產科在今年初已預計人手不足應付需求,決定停止接受內地孕婦的預約申請,至今未有重開服務日期。

近年私家醫院產科急速擴展,導致公院產科醫生流失。公院接生嬰兒過去5年穩定維持約4萬,但私院卻由1.5萬急升至4萬,部分私院過去5年接生嬰兒數目增加達3倍(見表一)。

仁安逾六成嬰由內地婦生

以仁安醫院為例,接生嬰兒數字由05年的約1700名急增至去年7600名,當中4900名由內地婦所生,比例逾六成。仁安醫院副醫務總監梁國齡表示,該院一向以服務本地孕婦為先,故願意將內地孕婦名額封頂於去年水平,假如今年本地孕婦在該院分娩的人數繼續增加,會考慮縮減內地孕婦名額。

香港婦產科關注組成員、威院婦產科主管張德康直言,現時公立醫院195名婦產科醫生中,擁專科資格比例「前所未有地低」,只有87人,其餘仍在受訓中,加上中層產科醫生被挖角最嚴重,形成「兩個阿頭帶四五個醫生」的嚴峻局面。

張德康除擔憂私院挖角令公院產科崩潰,又引述統計數據指新生嬰兒有2.5%需嬰兒深切治療(NICU),若本港新生嬰突破10萬大關,NICU也會淪陷。公立醫院兒科專科醫生吳國強直言,根據國際標準,以本港公立醫院僅約100張NICU病牀計,只能支援6萬多至7萬名新生嬰。

周一嶽﹕首要照顧港孕婦

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昨表示,關注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亦同情公院醫護的情况。他強調,醫管局首要照顧香港孕婦,過去數年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數目相當大,影響到本港醫院產科服務,因此當局會與公、私院及相關婦產科和兒科醫生,商討可否限制內地產婦來港產子數目,以及「專業自律」,包括私院控制婦產科服務量等。

私家醫院聯會發言人劉國霖指出,評估本港產科服務量的兩大主要基數,是本港助產士數目和NICU牀位數目,他認為各私院也願意調節接收內地孕婦的比率,務求令本港孕婦有位生仔,總不能不設限地接收內地孕婦。

食衛局將晤公私院

消息人士指出,食衛局明天將先約見由8間公立醫院醫護組成的香港婦產科關注組,鑑於NICU牀位與護士人手緊絀,在支援產科服務上出現很大困難,故當局也邀請聯合醫院和威爾斯醫院兒科部門主管參與會議,商討如何化解危機。當局下周約見私家醫院及醫生,了解私院的看法及意見。

2007年起當局規定內地孕婦必須先作產檢及預約登記,才可來港產子,08、09、10年因未符入境要求而被勸返的內地孕婦,分別有約2000、2300、1600人,今年首兩個月則有200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wah2021
2021年12月24日 10:41
thx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wah2021
2021年12月24日 10:41
thx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