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百年孤寂》的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證實患上腦退化症,不能再寫作,被迫封筆。其胞弟稱,他早年因淋巴癌進行化療,損害了腦部細胞,導致腦退化病情惡化。馬奎斯一家都受腦退化症折磨,其母親及弟弟也是死於此病。
現年85歲的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árquez)是文學巨著《百年孤寂》及小說《愛在瘟疫蔓延時》的作者,於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百年孤寂》更被視為繼《唐吉訶德》後,對世界影響力最大的西班牙語文學作品。
化療損害腦細胞 難辨熟朋友
馬奎斯的胞弟表示,馬奎斯在1999年證實患上淋巴癌,雖然接受化療後能保住性命,但化療同時損害了他許多神經元及細胞,導致腦退化問題惡化,令馬奎斯在此年紀已出現較嚴重的腦退化症病徵。馬奎斯現時整體健康不俗,仍保持幽默感,能與他人對答,但開始失去部分記憶。其弟稱, 相信馬奎斯不能再從事寫作,撰寫自傳《Living to Tell the Tale》下半部分的希望恐怕會落空。
家族多人同患腦退化
哥倫比亞傳媒早前報道,近月馬奎斯在談電話時,辨別相熟朋友的聲音亦出現困難,開始被傳患上腦退化症,同時馬奎斯亦因為記憶力衰退,不時需要打電話給胞弟,查問一些基本問題。馬奎斯在家中排名最大,一共有11名弟妹,一家都受腦退化症折磨,其母親及一名弟弟也是死於此病,其胞弟稱,自己亦開始出現腦退化症病徵。
馬奎斯出生於貧苦家庭,父親為電報員,年幼時由外祖父母照顧,曾考入哥倫比亞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因並非興趣所在,念了幾年便放棄,之後投身記者工作。他在1947年發表首份作品,時年21歲,並持續在報章發表短篇故事,在上世紀50年代逐漸成名,是當時拉美文壇「四大天王」之一。
西方《紅樓夢》 穿插幻覺現實
1967年,馬奎斯發表《百年孤寂》,轟動全球,單在1969年,《百年孤寂》便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售出10萬本,要翻印十多版,還先為被翻譯成至少37種文字。《百年孤寂》擅長用象徵、寓意、比喻等藝術手法,把夢境、幻覺及非理性景物與現實結合,產生奇幻效果,成為一代「魔幻現實主義」(magical realism)代表作。另外,《百年孤寂》故事圍繞邦迪亞家族7代人的興衰,其規模及複雜程度堪比《紅樓夢》,故有評論稱之為西方《紅樓夢》。
(英國廣播公司/美國霍士新聞)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