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知慳識儉﹕舊衫燒出布花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6日 06:35
2012年08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結婚是人生大事,新人總希望以世界之最示人,婚禮要最美、最豪、最得體、最精緻……

為了這一場show,不惜豪擲資源,場地佈置、婚宴裝飾、禮服裙子、請帖、回禮等等,大事鋪張只為一夜,過後有什麼不會成為垃圾?

Irene(葉愛蓮)是本地少有情慾作家,一直鍾愛Anais Nin這位在法國生活的女作家,所以當她從文字跳到手作布花、頭飾、禮帽的世界去,我不太驚訝,正如她的描述﹕「讓一年四季如春,信手拈來都是七彩的花花,哪管花花有時被譏發花癲、太dressy、太老套。


我就是carry得起,girly得起,retro同classic永遠是我的至愛。」


愛美是女人的生活態度,但與此同時,也可環保地漂亮,Irene分享她初初怎樣善用婚禮剩下的資源,動手做布花。


數年前Irene有陣子辭去了工作,賦閒在家,百無聊賴。她家之前從事羽毛生意,由細到大都在羽毛堆中打滾,存貨一大堆,她試着翻出來,放在網絡商店裏賣給手作人,自己也動手將它們加工製成飾物,既可做點小生意,賺些零用,也可以打發時間,三來順便把存在家裏的羽毛清理掉。


細看她的作品,充滿夢幻色彩,不僅全都是花,布料的質地和顏色都優雅得很,大多是適合婚禮使用的配飾。但一些顏色鮮艷、款式較為平實的,即使是平日穿戴,略為配襯,已經很美,是friday night out的點睛用品。


姊妹裙循環再用

她曾參加過由化妝學校舉辦的workshop,學習做頭飾,卻大失所望﹕「老師教我將所有物料貼在一起,這樣貼那樣貼,然後話﹕『你有時去H&M可以買一些頭飾回來,那些頭飾都很有用。』我很驚訝,那我為什麼來學呢?我就是希望能夠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Irene喜歡着重技巧的設計,不願買現成材料加工便當作是自己的作品﹕「這對我來說是完全沒意義的,我覺得所謂真正的手工,應該從零開始,自己落手落腳來做。」


當初練習,既無收入,而且她做頭飾的布料多數都是雪紡或色丁,價錢貴,她不斷想辦法節省成本,不用花太多錢去買布,同時做到更環保。「我想到以前朋友結婚時幫姊妹買的姊妹裙,價錢不會太貴,款式沉悶,姊妹們通常穿過一次都不會再穿,留着最多只是當作紀念,既然放在衣櫃封塵,不如循環再用?」她四處向朋友打聽、收集這些裙子﹕「有些朋友甚至做過很多次姊妹,所以有不同的顏色的布,而且這些裙子通常外面是雪紡,內裏是色丁,兩種布料都正合我用,有時裙上更會有閃石點綴,對我也有用。」


手工製作精緻良品

雖然後來重回職場,去深水埗買布極之輕易,但Irene仍然喜歡將一些不要的舊衣服,裁成布料製作布花,她解釋﹕「可以循環再用更有成功感,而且用舊衣服的變化亦比較多,例如我去二手衣服店買最便宜的衣服,一件只要五元,有時我買二十件,老闆甚至會給我打折,結果不用一百元便得到二十款不同布料,回家做到約五十朵花。」豐富的材料,容許Irene反覆練習,她漸漸拿揑到竅門,亦愛實踐不同技巧,回望她的作品,可見好的進步。


Irene做的花花飾物,大型時裝店亦賣很多,也賣得極便宜,但懂得手工藝的Irene對物質有不同看法﹕「在整個創作過程裏,你會知道在每一個細節裏,都存在着你創作的痕迹,因為你的存在,作品才會有獨特性。而這些痕迹是很美的,這也是為什麼我的作品會標價標得這麼高,因為對我來說,這些作品都是art piece,跟你在外邊廉價買到的飾物,完全是兩回事,那些只是『plastic』。」為潮流而買,下場可能是戴一兩次便落在櫃桶底,相比之下,手工製作的精緻良品,只此一朵,價值難以衡量,她續說﹕「你投放進去的是時間和心機,即使你用的材料成本是零,只是從垃圾堆裏找出來的,但你花時間、心機、精神,重新把它創作,足以把一件本身價值為零的東西,變到無限大。」不過這是個人選擇,Irene認為﹕「當你選擇你要如何打扮自己時,一定不可以不用腦,這反映了你個人的修養、個性、情操及品德。」她希望更多人尊重手藝的價值。


文 饒雙宜

圖 李紹昌、受訪者提供

編輯 李寶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