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德成:在社區建立熱愛體育文化長青網文章

2012年08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8月26日 12:00
2012年08月26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倫敦奧運再次讓公眾把目光注視到香港的體育精英身上。香港這次派出了回歸以來最龐大的奧運代表團,有42名選手參加13個項目的比賽,本身就是個輝煌成就。這麼多體育精英能夠取得奧運「入場券」,是明顯的進歩。
要在精英雲集的奧運取得獎牌,絕非易事。這次,單車手李慧詩做到了。其他選手雖然沒有把獎牌拿到手,但一樣值得讚賞。香港男子及女子乒乓球隊分別晉級至團體賽四強及八強席位,江天一在男子單打晉身八強,羽毛球選手葉姵延在女子單打賽也躋身八強,都是很值得我們自豪的成績。
此外,香港選手在射箭及柔道經過20年和16年努力,重返奧運會;劍擊選手第一次在男女共六個單項都能通過資格賽參與奧運;第一次有男女體操選手各一人現身奧運賽場,都是進步的表現。滑浪風帆的陳晞文克服嚴重傷患參賽,最後取得第12名,更值得敬重。
這些成績,最主要是香港精英運動員的不懈努力,以及教練和支援團隊背後的默默耕耘。特區政府近年逐步加大對精英體育和精英運動員的支援,有成績可見。
精英體育與普及體育,是相輔相成的。精英體育要得到理想的發展,關鍵在於社會能夠建立熱愛體育的文化。對體育的提高與普及,我們一直不敢偏廢,堅持雙管齊下。在加強支援精英運動員的同時,近年我們也加大了推動普及體育的力度。
特區政府既定的體育政策方向,不單是要協助精英運動員追求卓越、也要在社區建立熱愛體育運動的文化。在這政策目標下,我們對體育的承擔,包括普及體育,從來沒有減少,在體育方面的整體經常性開支近年更不斷增加,以07/08年度至12/13年度為例,增加了27%,達到的34億元。
目前,有15個精英項目獲得政府資助,體院還支援四個具潛質體育項目,包括柔道、馬術、網球和七人欖球,以及其他個別運動員成績達標的體育項目,例如射箭和射擊等。未被納入為精英體育項目的其他體育項目,也由康文署通過「體育資助計劃」向58個體育總會及24個體育團體提供資助,本財政年度在這方面的資助額達2.5億元。
康文署也舉辦多元化的社區康樂體育活動,例如全民運動日、全港運動會等等,鼓勵市民多做運動。今年7月推出「公眾泳池月票」計劃,以減輕游泳池常客尤其是長者的經濟負擔,是最新的措施之一。過去五年,我們投放了超過90億元在各區建成了四十多項較大型的體育康樂設施,正在進行或即將動工的工程包括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場館、將軍澳市鎮公園及體育館等,亦涉及財政開支近80億元,這些設施都是為民而設,讓普羅大眾受惠。在本財政年度中,政府在普及體育的經常性開支約為30億元,大概是精英體育方面開支的十倍。
要支持香港的精英體育和精英運動員,每個市民都可以輕易做到,就是參與運動,在香港形成更強烈的體育風氣。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8月26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